重庆驴友空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鲁渝妈

[亲子交流] 驴友亲子每日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12: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问与答
  您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全科教育和分科教育是怎么评价的?全科教育是一个老师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各种课都上,一个老师什么都会?

  资先生我当年还没接触过这样的老师。我觉得全科老师,在幼儿园可以,但是到了高年级,比如说五六年级以后,大概不太现实。我倒是家里认识过这样的老师,我母亲的一个朋友,我很得益于他。他特别有学问,什么都会。首先国文功底很好,教我《左传》。在中学里,他数理化国文英文都能教,就是没有见过外国人,所以英文发音不好,可是他的语法讲得好极了,都是自学的。这种老师过去还是有的,哪门缺老师,就填补哪门,而且各科都讲的很好,确实有这样的老师。但是我觉得现在到了高年级以后,要求老师什么都能教,恐怕不太容易。在贫困地区,师资很缺乏的地区,很需要这样的老师,就像大夫一样,特别需要这样的全科大夫。

  重点倒不是老师什么都会,而是学生应该什么都要学。所以我现在比较怀疑,高中二年级就开始分文理科是否合适。我觉得还是不分比较好。人应该全面发展。现在许多文章喜欢讲钱钟书先生当时数学考零分,我觉得不应该都强调这个。这是特例,数学不好的人很少人有钱先生这样的文才。不是人人都要当数学家,但学习数学有助于培养思维的逻辑性,非常有用,不能说我不喜欢就不学。教育应该照顾大多数。我不认为小孩比较早的时候因为任性不爱学的就不学,因为学习有时候是需要一点儿压力的,但现在以升学率、分数为压力是错误的。

  一个人是要有点文化底蕴的,特别是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古人因为文史哲不分家,但现代的社会,一个现代的人只念文科,一点科学知识都不懂,连你的身体健康都不懂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适的。中学是需要相对全面的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12: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以您的智慧,能否为今天的教育开点儿药方?

  资先生:我最怕开药方。因为这是社会问题,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就没法开。如果光是教育本身问题的话,就让教育多样化,不要全是教育部审定的教材。能允许私人办学,我知道不少有志于办教育的人,但办着办着就办不下去了。能允许有教育志向的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拿出来办教育,按照他们认为的方式办,我认为这应该就有救。因为现在不乏有教育理念的人,我就认识好几个。但是我不会,让我办我办不成。现在制度卡在那儿了,必须这样、必须那样。南科大到现在算是成功还是不成功?我不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12: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您觉得当家长的怎么在已经被污染的教育环境下做我们能做的,在您当初家庭教育的滋养,有哪些您非常感恩、愿意跟我们分享的?

  资先生:我觉得现在的孩子跟过去不一样,我们那一代绝对不敢违抗父母,对长辈高度的尊敬。据我了解,现在的孩子不一定是这样。而且现在知识爆炸,他的新知识你可能都不太知道了。我觉得学校、特别是他的玩伴甚至比家长更重要。家长只能给他一个很基本的以身作则,如果你一天到晚在家里讲升官发财的事情,他自然而然耳濡目染只想升官发财。或者父母谈事时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这是耳濡目染。家长对孩子到底有多大的影响,要看情况,那是不一定的,因为现在的社会跟过去已经不一样了。

  另外一个是不能看死。我认识好几个小孩,大概上初中的时候非常叛逆,逃学逃的一塌糊涂,家长拿他没办法,甚至一下子就跑到外地去了。但是后来就回归了,成熟了,就好了,现在事业非常成功。有很多外国人跟我讲,他们也是这种情况。所以也不用太担心,一个孩子在青春期叛逆,或者功课滑坡,从教育专家来说,恐怕也是可以容忍的,是必然的一个过程。

  两代人不一定都要按你的方式来走。我也赞成不要总是追求名牌学校。可是现在有一个问题。过去的学校,一直到文革,除了特色的几个名牌学校之外,一般的学校都还过得去,一般是两头小中间大,是橄榄形的。那时候大部分都就近上学,也没人知道几十几中学,都差不多。但是现在两极分化特别厉害,我们的财富两级分化,教育也两级分化。好像没有普普通通的学校了,普普通通的学校都放羊了,反正你考不上大学,也没有升学率,老师也就不好好教了。这种自暴自弃的情况非常多,甚至有人告诉我像清华附中这种学校,一个年级有六个班或者十个班,其中有几个班是准备让他好好考大学的,其他几个班也都放羊了,就是最好的重点学校也只重视最好的那几个班。我的母校耀华中学现在在天津还是最好的中学,和南开附中两个比升学率。但首先它小学部划出去了,把初中和高中部分开,只重点考虑有升学率的高中部。它依然是最好的学校,大家挤着要去,但它主要是靠升学率了。我也在想,为什么非要上好学校,往海淀区的学校去挤?但我也听其他人说,小学的教学质量确实非常不一样。我没有调查,不太知道过得去的学校的数量有多少。我们以前一般都是就近上学,我的孩子也都是我们住在哪儿,就上附近的学校,是一个不起眼的学校,但也是好好教,自己好好学就能学好,都是特别普通的,不知道现在为什么就变成这样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12: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教育创新方面的提升,如何衡量本身是多元化的东西,个性化的能力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

  资先生:就我了解,譬如美国的大学录取,不光是看考大学的分数,还要看中学的各种各样的成绩,包括做志愿者的经历。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如果看学校高中三年的分数和成绩,这些成绩往往不是真的,甚至一个很次的学校反而成绩很高,这些都是可以作弊的。据我了解,美国是有各种各样考察的,不是一考定终身的。但在中国灵活的东西是行不通的。现在唯一的还比较公平的仍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以改进的是考试的内容,内容不要这么死,死扣唯一的答案。比如有一首诗作者是李白,有一个学生写“李太白”,就不算他对。大概是凭电脑判卷。这种当然应该改进。

  我想来想去,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方式,还是一刀切比较公平。但就是一刀切还公平不了,因为现在作弊的方式太多了。我记得是去年有一个消息,一位监考老师比较认真,没收了学生高科技的作弊东西,然后家长就去闹,说他们唯一能得到的“公平”就是作弊,如果不允许他们作弊,就不公平了。这是一种非常滑稽的逻辑,意思是说那些有特权的人不需要作弊,不需要成绩就可以进去。如果这点儿公平都没有了的话,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公平。现在说应试教育多么不好,我想不出来除了应试之外,还有其他什么方法来选拔。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12: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燕京大学解放前和解放后有什么区别?您是否还有燕京大学复校的期望?

  资先生:我只在燕京大学上过一年,不是在解放后,解放前就去了清华,解放后毕业。燕京大学整个没了是非常不对的,但是现在复校恐怕也不太现实。我觉得1952年院校调整本身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使当时的教育受到无可弥补的摧残,特别是文科教育。整个就是错的。因为每一个大学都有它自己的传承和特点,这个学校这个系比较好,那个学校那个系比较好,是常年历史积累的。1949年以后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是越改越坏,1952年的改革是一次最大的摧残,后来文革就不用说了,弄的乱七八糟。后来又有大学合并,每一个大学都变得越来越大。现在把协和医学院并到清华去(不过协和本身是还是独立的)。然后工艺美术学院也并到清华去。上海有名的医学院“上医”非要并到复旦去,这是很特殊的一个情况。浙大把杭大给并过去,杭大的文科原来是很有特色的,合并过程矛盾重重,实际上也造成很多资源浪费。

  我就觉得我们的教育就别再瞎折腾了,好像一所房子,越拆越坏,都是注重形式。回到你刚刚的那个问题,燕京变成这样是绝对回不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12: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我的孩子在一所名校读书,刚上小学一年级。这一年,我和他共同经历了很多。我现在在考虑是否要把他转入国际学校,还是送到美国去。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资先生:
这是你的选择,我没法回答。你嫌现在的中文教学不够好,就干脆不让她学中文了?是这意思吗?你得想明白,要他当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当中国人就必须学好中文。我父亲是留学生,在日本、美国都留过学,他有很多留美的朋友。我们家都觉得他们挺“洋派”的,当时日本侵略中国以后,在英租界的家长们有的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当时天津有一所英国学校,据说上完那所学校就可以直接去英国。也有一所学校是法国人办的。那个学校一切都是外文,当然也有中文课,但中文就非常差了。我母亲就坚决反对,她认为中国人就要学好中文,坚持让我上中国学校,我感到很幸运。这也是我的想法。你不满意现在中国学校的中文教学内容,那让他上外国学校不是就干脆不学中文了?所以还是先得想明白你要让他做哪国人。

  至少要有一种母语学得特别深,思想的深度取决于母语的深度。母语学到什么程度,整个文化底蕴及思想的深度就被决定了。现在欧洲有人说,拉丁文取消后,使得他们的文化水平降低了。就跟我们说,要学点古文和经典一样。如果你的孩子要当中国人,他必须学好至少六年小学的中文。学校如果文学课不够,你可以自己适当给他补充一点。国际学校的中文是很浅的,那种情况下,如果你在家再给他补中文,他一定会觉得特别麻烦,会抗拒。如果想让他当第二代美国人,就去美国学习,好好学英文。文化水平其实就是母语的水平。比如你专业不是自然科学、数学,将来看这个人有没有文化底蕴,主要是看母语的程度。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12: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您在天津耀华中学感受到的教育文化是怎么来的?

  资先生:我觉得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老师的老师就是这样的。应该说,我们的文化没有断裂,一直到1949年才断裂。有人说是“五四运动”把我们的文化给断裂的,我不同意这个,我们这些学校都是“五四”以后的。我小时候母亲就让我读经,《论语》《孟子》《左传》都念,小学也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后来学英文的时候也学习美国《独立宣言》,当时都没觉得有什么冲突,都吸收进来了。一方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方面在民国之后又吸收了西方文化,融汇在一起。学校的校长从美国哈佛回国以后,他建立了这样一种学习课程,中文是非常重视的,数理化体育方面大都是从西方学来的。

  改革开放以后,我在美国第一次见到台湾人,他是70年代的台湾清华毕业生。我发现他的谈吐非常儒雅,学理工的,用的词儿跟我们从前学校里培养一样。从用词和称谓都传承下来了,台湾的文化没有断。我们的文化是从1949年以后开始断裂,但还没有完全断,因为当时的老师都是原来传承过来的。在文革之前的17年学生所受过的中小学教育还有一点继承,尽管已经抛弃了许多。。文革时期,毛泽东说,我们的学校全是资产阶级的,教师全是国民党培养出来的。我就觉得大为奇怪,17年不都是aaa领导的学校么?后来我才明白,他认为那些教员所继承的还是原来的教育、文化,必须彻底决裂。到文革以后就彻底断裂了。你问怎么来的,我觉得就是代代相传来的。如果这个传统断掉了,那就断掉了。现在又为拜金主义大潮所冲击,拿什么抵挡?



 楼主| 发表于 2014-5-10 10: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弟子规》完整篇带解释!

弟子.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5-10 10: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1、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
3、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 ​4、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 变,以免父母忧虑;​ ​
7、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 ​8、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
​9、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10、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 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

 楼主| 发表于 2014-5-10 10: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11、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

​ ​12、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
【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 ​

13、谏不入 悦复谏号泣随 挞无怨 
​【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

​14、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15、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 ​16、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出则悌​
​17、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解释】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解释】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解释】饮食用餐,就坐行走;长者优先,幼者在后;​

​20、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前去转告;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驴友空间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渝ICP备2023013758号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4-5-12 01:59 , Processed in 0.70010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