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望
- 点
- 贡献
- 点
- 驴币
- 块
- 体力
-
- UID
- 11814
- 好友
- 记录
- 日志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06-9-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08-7-6 02: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喀什游记
2008-3-29(周六)北京时间早上8:30,我独自一人从乌鲁木齐乘CZ6803航班的班机(波音737一700)前往喀什, 乌鲁木齐至喀什空中距离为1081km,飞行时间1小时35分钟。飞机飞越冰雪皑皑的天山山脉,又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飞来喀什。入住喀什“中西亚国际大酒店”(四星级)。喀什是中国最西部的地级市,它三面分别由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昆仑山环抱,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均由此走出与中西亚相通。新中国成立后,喀什发生了巨大变化,喀什有可停降大型飞机的机场;并且喀什是今天南疆铁路的终点;是我国陆路与巴基斯坦及中亚各国进出口物资的重要口岸。喀什气温比乌鲁木齐高,这里柳树、杨树、榆树都已长出了绿叶,果园里杏花正在盛开,今天喀什市区为扬尘天气。喀什城区不大,城区主要干线街道有:纵贯城区南北的“解放路”和横穿城区东西的“人民路”。城区街道宽阔,出租车很多。在街道上行走的人们和作买卖的多是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人们,这是喀什的特色景象。市中心为“人民公园”,公园广场上有座高大的毛泽东的塑像。
注:这是喀什街头的景象,大街上行走的维族人员。
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始建于1442年,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清真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有一幅产于伊朗的--波斯挂毯,是该寺的镇寺之宝。据寺内工作人员介绍,前几年有位商人要掏20万美元买此挂毯, 艾提尕尔清真寺都不卖。
注:这是我国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
注:这是艾提尕尔清真寺的“镇寺之宝”波斯挂毯
喀什的“阿巴克霍加麻扎”(香妃墓)位于喀什东郊,始建于公元1640年。也是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香妃”祖上五代72人的墓地, “香妃”祖上是伊斯兰教“圣人”之后的传教者阿巴克霍加王。喀什的“阿巴克霍加麻扎”曾得到清朝乾隆皇帝批准拨款大规模修缮过。喀什的“阿巴克霍加麻扎”院内有喀什第二大清真寺---“满加清真寺”。这座宠大“麻扎”构造十分精美壮观,因传说墓中埋葬有香妃,故人们称其为“香妃墓”。“阿巴克霍加麻扎”,它充分显示了维吾尔民族建筑工艺的特色。
注:这是香妃墓(阿巴克霍加麻扎)
喀什的“高台民居”也称“喀什老城”,它位于喀什噶尔老城区东北末端的“阔孜其亚贝希巷”,翻译成汉语,它的含义是“高崖土陶”。这里高出周围30多米,三面临河,它有30多条古巷,小巷内有“过街楼”、“半街楼”和“悬空楼”等维吾尔民族特色建筑,现住着600多户4000多人维吾尔族居民。这里还有喀什市第三大“古子”清真寺,该清真寺有400多年的历史,院内有两棵巨大的古榆树。高台民居内还保留有多处历史悠久的维吾尔传统土陶作坊,今天下午导游带我去看了一家长者是67岁的维族人家的土陶坊,让我惊奇的他们老俩口现有90多个儿、孙、曾孙。高台民居已成为喀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一处集中展示维吾尔民族历史、文化、建筑、民族风俗和民族风情的重要景点(参观要购票:30元/人)。
维吾尔族有几个最具特色的食品,它们分别是干粮—“馕”及“抓饭”。维吾尔族的“抓饭”是以大米、羊肉、胡萝葡、洋葱等蒸出来的,因维吾尔人当初是用手“撮合”而食的。因此,汉族就称其为“抓饭”。
维吾尔族妇女在家中的地位至今不高,她们结婚后不可自己出外远行。陪同我游“高台民居”的维族女导游说,她喀什都没有走出过,她说:她的老公不允许她们外出,除非她老公带她才能出外面去。因此,她们不知道外面世界是什么样子。我在街上还经常看到一些年龄大的维族妇女将整个脑袋用头巾包得严严实实的,像以前在电视上看到阿富汗在塔利班时期的妇女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