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干脆面

CCTV《森林之歌》播出时间及分集介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09: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在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时代,林木一直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器物材料,从日常劳动工具,家具,船只,车辆,战争器械等等都离不开木头的支撑。

    居住的茅草木屋,厅堂里的桌椅、板凳,吃饭时用的木碗木筷一直是人们家庭生活中最为温暖、亲切的印象。

    飞梭走线的织布机,河岸边转动不息的水车一直与人们的生活相伴。

    摇篮意味幼年的温馨梦想,而木床则会使人生的每个夜晚,都有一个安定的港湾、宁静的梦乡。

    乡村里的木桥虽然窄小,却可以把无数的岁月串在一起,并与蜿蜒的道路相连,和外面的世界沟通。

    轻巧的独木舟,使人类的脚步得以跨越激流,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新石器时代,许多地方的古人已经懂得把粗大的木头凿空,制造成独木舟。而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族,则掌握了利用桦树皮制作独木舟的技术。

    正是有了舟船的便利,明朝的郑和才能够七下西洋,实现了中国与海外众多国家的沟通和交流;同样是有了舟船的帮助,哥伦布才能够实现漂洋过海的愿望,才有了发现美洲大陆的机会。

    木制工具文化在人类工具文化史上占有的时间最长,至今都还在延续。到了工业文明时代,林木作为器物材料的传统功能也并没有终止。即使今天最为先进的人造飞船上,也仍然有木材的身影。

    在中国的传说中,有一个“燧人氏”时代,在考古学中,这个时代也就是人类开始用火的时代。

    五十万年以前,当生活在周口店茂密森林里的北京猿人,第一次把火种带进栖身的黑暗山洞。点燃起第一堆透射出光明,洋溢着温暖的篝火时,他们那些被火光映亮的眼睛里,流露出了从未有过的惊喜。

    火的利用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熊熊燃烧的篝火,为人类驱走了恐惧,带来了光明与温暖,还有美味的熟食。如果没有林木释放的火热,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冻僵,甚至直到今天还会处在茹毛饮血的生食阶段,很难超越类人猿的发育水平。

    原始森林中燃烧的薪火,在照彻亘古洪荒同时,引导着人类走出了漫长的蒙昧时代。人类感受着文明的暖意,开始了进化与发展的新纪元。

    在闪烁的火光中,古人在泥罐的胚胎上刻下了各种线条,画出了不同的图案,留下了思想的纹理;同样是炽热的窑火,使那些泥罐发生了质的变化。陶器的出现,使人类文明实现了新的飞跃。

    青铜时代在火光的映照下出现,人类才有了更加坚硬的工具,锋利的武器。

    仍然是因为有了火焰的启示与帮助,人类才能够进入冶铁时代。铁器的普遍使用,大大增强了人类开拓与创造的能力。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高,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以后人类创造出各种燃料的火,但以树木为燃料的第一堆火是一切文明之火的始祖,在人类文明史上,它留下了永存的光和热,在人类文化心理的最深处永远闪烁不熄。这堆火最鲜丽的背景色是大森林的浓翠。

    在人类的历史传说中,还有一个“有巢氏”时代。人们的房屋像鸟巢一样建在树林上,房屋材料当然也是林中木材。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09: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其实人类最初真正意义的家,就是那些用木头搭建起来的茅屋。

    甘肃秦安县东北的大地湾,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地湾遗址的出现,最晚距今4800年。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古人们,不仅会打磨骨角器和石器,而且能够烧制出形态各异、实用精美的彩陶。当然,他们的建筑艺术更加令人感动。

    这座以木材为筋骨,泥土为墙体的土木结构建筑,整个建筑面积达到270平方米,而室内面积就有150平方米。5000多年前,这里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部落——伏羲氏的议事大厅。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09: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建筑被人们称为凝固的音乐,与西方人不同,东方人以坚实、柔韧的木材为原料,构建起了以木为主的东方建筑文明体系。

    应县木塔,原名叫释迦木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是山西历史上五大古代建筑之一。

    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高达67.3米,它完全依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以50多种斗拱垫托接联而成。这种巧用木制构建的方法,有意采用了“24根柱子轮流间歇”的设计方法,使它在900多年里经历了许多次暴雨侵袭、地震的影响和战争的推残,仍然能够屹立不倒,成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纯木结构塔式建筑。其高超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09: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辉煌的故宫也是中华建筑艺术的最伟大杰作之一,是东方建筑文明的最宏伟体现。

    公元1405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派出许多自己的心腹和朝廷重臣,赶赴中国西南地区,深入到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之中,寻找那些生长在原始森林中稀有珍贵的木材。

    朱棣登基以后,迁都到北京,并很快着手重建一座庄严、气派的宫殿,中国人向来十分讲究建筑中的用材,更何况兴建宫殿。选择天下名贵木材,自然就成为这项大工程最重要的事情。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09: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这些曾经在原始山林里生长的撑天树木,成为紫禁城里的栋梁,不仅支撑起了一座极尽豪华的宫殿,也支撑起来了一个王朝的形象。

    从茅屋的简单支架到梁柱斗拱的殿堂楼阁,中华文明以拥有建筑而丰富,而雄伟,而壮丽,而华美。太和殿的雕梁画柱,长檐冲霄,显示着东方国家权力的威严。如果抽去木头的支撑,作为这个时代文明显著标志的建筑文明体系就坍塌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09: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在整个植物世界里,竹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家族,它们有着其它树种无法相比的适应能力。

    竹子破土拔节的情景,是许多人无法想象的奇观。

    在南方的群山峻岭上,青翠竹林是不会褪色的风景。在人们生活里,竹子是一个不会退场的角色。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0: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在整个植物世界里,竹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家族,它们有着其它树种无法相比的适应能力。

    竹子破土拔节的情景,是许多人无法想象的奇观。

    在南方的群山峻岭上,青翠竹林是不会褪色的风景。在人们生活里,竹子是一个不会退场的角色。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0: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更为重要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竹简作为主要的刻写材料,成为记载历史文献、典籍,传承久远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竹简成为主要书写、记录工具前后,印章捺印的风气在中国流行,成为讲究诚信的标志。有人因此受到启发,尝试着在模块上刻写图文,然后刷上颜料,再把文章或者图案印在绢帛上。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0: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今天的杨柳青年画,仍然沿用古老的刻板印刷方法进行。尽管现代排版印刷技术日新月异,但这些年画仍然被许多人所喜欢,它们在延续传统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触摸到木板印刷术的一些脉络。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0: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在南方山区不少地方,仍然保持着手工制作土纸的习惯。山上的大量植物原料,正是这种手工造纸得以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从这种传统的造纸方法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某种历史的情境。

    东汉时期,蔡伦总结前人经验,发明了把树皮、木材等原料,切碎后打浆造纸的方法,被称之伟大的发明。这个在今天不起眼的举动,给人类文化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至今也难以估量。

    森林不仅是给我们丰富的物质条件,也是文化传承的使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7-21 13:49 , Processed in 0.08395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