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驴友空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287|回复: 113

[游记攻略] 2013 徒步貴州☀我在路上04(雲舍-江口-玉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0 13: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 中国天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hum 于 2014-2-12 15:59 编辑

08月17日(D08 雲舍)
今日計劃:上午進雲舍邨遊覽,下午徒步5km到江口縣城坐車去玉屏,如没車了則宿江口縣城

● 雲 舍 ●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13: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天津
    晨風中,濤濤水聲依舊。07:30,已有早起的邨民在河邊洗衣淘菜,晨曦下的太平河依然清新寧靜。



    朝陽的金輝透過鏤空的窗户射了進來,把閣樓內裝扮得斑斑點點。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13: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天津
本帖最后由 hum 于 2014-2-11 13:13 编辑

    來到窗邊,憑欄而立,輕柔的河風拂面,遠近的山水都罩上了一層金輝。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13: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天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3: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收拾好行裝,來到河邊,清澈的河水中,看得見小魚在水中遊蕩。捧上河水洗臉,冰涼舒爽,頓覺神清氣揚。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3: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風雨橋中間的閣樓就是我昨晚的扎營地。在這樣的地方入眠實在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09:15,向雲舍邨前進!



    進邨路上。





    進邨的道路雖不太寬,但很平坦,道路很干淨,兩旁都有花台種着樹木,路邊是連片的田地。
    前行大約500m,路中橫跨一個牌坊式大門,油漆已經有些斑駁,上書“中國土家第一邨”幾個大字。
    旁邊一座木製小屋,還掛着“售票處”的牌子,不過裏面没人,看樣子已經是很多年都没賣過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3: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本帖最后由 hum 于 2014-2-11 13:24 编辑

    既然來到了“中國土家第一邨”,那就順便說說土家族吧:

【土家族】   
    土家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少數民族之一,總人口為800多萬人,位列中國第七大民族。土家族也稱畢基族,畢基卡族,主要是由一些被漢化的苗族分支演變而來的,這些族羣曆史上因世襲土司王職,加之本來就是土著“南蠻”族,因此明清後史書多記載爲“土人”或“土蠻”。清雍正改土歸流,廢除土司制度,但“土人、土蠻”一詞仍被沿用。1956年,中國根據他們已基本漢文化的現狀,結合曆史上的稱謂,並尊重他們不願劃回苗族的意願,特批許定爲土家族。1957年成立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後又相繼成立了酉陽、秀山、石柱、長陽、五峰、印江、沿河等民族自治縣。
    土家族來源說法不一,一說爲巴人後裔;一說爲古代從貴州遷入湘西的烏蠻的一部;甚至說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後)從江西遷居湘西的百藝工匠的後裔,還有人認爲是漢人戍邊將士和土著女子的後代。通過史籍記載(土家族於唐朝後期才正式出現於史籍中)、語言學研究(土家語中的阿爾泰元素)、父系基因結果以及土家族自身史詩記載,大致上可知,土家族是五胡與武陵山區的原住民百越民族融合後形成的,以五胡中的羌氐爲主導,摻雜阿爾泰,百越文化元素的混血民族,在唐朝後期基本成型。盡管如此,土家族仍然是藏緬民族,藏緬文化才是畢基文化的核心,與和族、緬甸族(緬族)、藏族、彜族、曼尼普爾族、克倫族、若開族、景頗族(克欽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珞巴族、納西族、羌族、拉祜族、普米族、基諾族、門巴族等均爲兄弟民族,較早來到東亞的藏日緬民族一員,從而否定了以上各假說。
    土家族主要居住在雲貴高原東端余脈的大婁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圓10萬余平方公裏區域,分布於湘、鄂、黔、渝毗連的武陵山區。土家族稱謂較多。秦漢時,稱爲“廪君種”,“板蠻”,“賽人”等。此後多以地域命族,被稱爲“酉水蠻”,“嶁山蠻”,“巴建蠻”,“信州蠻”,“酉陽蠻”等。宋代,出現了區別於武陵地區其他族別而專指土家的“土民”,“土蠻”,“土兵”等名稱。以後隨著漢族人大量遷入後,“土家”做爲族稱開始出現。土家族人自稱爲“畢茲卡”,意思是“本地人”。通用語言爲土家語和漢語。土家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土家語支,也有人認爲歸入緬彜語支,是藏緬語族內一種十分古老獨特的語言。絕大多數人通漢語,如今只有爲數不多的幾個偏遠聚居區還保留著土家語。沒有本民族文字,現時使用1984年創製的拉丁文字,通用漢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土家族的傳統工藝有織繡,雕刻,繪畫,剪紙,蠟染等。土家織錦又稱“西蘭卡普”,是中國三大名錦之一。
    土家族愛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擺手歌,勞動歌,盤歌等。擺手舞、酉陽民歌、酉陽古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被命名爲“中國土家山歌之鄉”。傳統舞蹈有被譽為“東方迪斯科”的“擺手舞”,“花燈”,“板凳舞”,“八寶銅鈴舞”及歌舞“茅古斯”。還有源於祭祀,被譽為“中國戲劇活化石”的“儺戲”。樂器有“木葉”,“咚咚喹”,“打家夥”,“大鼓”,“鑼”,“嗩呐”,“長號”等。《龍船調》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爲世界25首優秀民歌之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被稱爲《龍船調》的故鄉。
    “土家族擺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傳統舞蹈,土家語叫“舍巴”,它集舞蹈藝術與體育健身於一體,收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擺手舞分大擺手和小擺手兩種,反映了土家族人的生產生活,整個舞蹈包括趕猴子,拖野雞尾巴,犀牛望月,磨鷹閃翅,跳蛤蟆等十多個動作。擺手舞源遠流長,有幾種說法:一說起源於宗教祭祀活動;二說由巴渝舞演變發展而來;三說起源於戰爭。土家族舉行擺手舞的時間一般在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七之間,且大多在夜晚,短則三天,長則可達七天。凡百户之鄉,皆建有擺手堂,有的還建有排樓,戲臺等以供演出。
    “儺戲”,源於原始社會土家族圖騰崇拜的儺祭,是土家先民為驅鬼逐疫舉行的一種祭祀儀式。主要特點是角色戴木製假面,扮作鬼神歌舞。儺戲表演生活氣息濃。在面具造型上,儺戲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做工精致,表情誇張,正神正直善良,其他面具則威武,凶悍,怪異,使人感到一種神秘的威力和粗獷的美。儺戲唱腔由正調和小調兩部分組成,共17個曲牌。每逢寨子的邨民婚喪嫁娶,生朝滿日,山民們都要請戲班子到家裏唱上一場;到了正月,戲班在主事家的堂屋從正月初二唱到正月十五,尤其是春節這幾天,邨民會絡繹不絕地提着香燭紙錢和好酒好肉到主事家,給關公拜年許願。

    土家族過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進行小敬。土家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爲隆重。土家族的傳統節日還有:吃新節(六月六),舍巴日,趕年,牛王節,花朝節,洗神節等。土家族還有“哭嫁”,“哭喪”等民族傳統。

    民國以來,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頭巾,男人以青、藍、白或條紋布爲主,長二三米,一圈圈地纏繞在頭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則多爲青絲帕或白印花頭巾,絲帕薄如蟬翼,最長達七、八米,是婦女終生陪伴之物,死後必以帕纏頭入葬。衣服以青、藍、白、印花布爲主,男穿對胸衣短衫,雙排七至十一扣,俗稱蜈蚣扣,袖口、領口及褲管末端加花邊;女人則右開襟,袖大而短,滾鑲2~3層花邊,鑲邊筒褲或裙;拄銀銅佩飾,俗稱“滿襟”,有滿清遺風。
    土家族多居住於山林地帶,依山而居,聚而成寨。土家族愛羣居,愛住吊腳木樓。傳統建築和苗族建築一樣爲吊腳樓,是一種依山而建的半干欄式木質結構建築。一般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建房都是一邨邨,一寨寨的,很少單家獨戶。所建房屋多爲木結構,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懸空,木欄扶手,走馬轉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籬笆,院後有竹林,青石板鋪路,刨木板裝壁,松明照亮,一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



    邁過這道門,就算是正式進邨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3: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本帖最后由 hum 于 2014-2-11 13:29 编辑

【雲舍邨】
    貴州省江口縣太平土家族苗族鄉雲舍土家民俗文化邨坐落在神秘的梵淨山腳太平河風景名勝區內被譽爲“天堂河穀”的太平河畔中段北岸的河坎穀地,海拔約413m。距江口縣城5km,距梵淨山南黑灣河山門25km,全邨總面積4k㎡,98%的邨民都是楊氏後裔,是江口縣鄉邨第一大寨。雲舍土家族仍然保留著自身民族的風情習俗,因而被稱爲“中國土家第一邨”。雲舍是貴州省政府重點打造的五個少數民族邨寨之一。2002年,雲舍被納入國家旅遊局、省旅遊局幫扶點,通過幾年的發展,雲舍的鄉邨旅遊現已初具規模,2004年被省政府定爲“全省鄉邨旅遊示範點”,2005年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爲 “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05年底開始,雲舍在縣政府的支持下,配套進行了改廁,改圈,改廚,邨裏接通了自來水,建了十多口沼氣池,還投工投勞建起了3000多米長的連户路和龍塘河步道,並對土家族特有的四合院進行了休整。
    雲舍土家族有上千年的悠久曆史。戰國時,“楚子滅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漢有天下,名曰:酉、辰、巫、武舞、沅五溪,各爲一溪之長,號五溪蠻。”雲舍土家族爲辰水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而今特點和獨到之處就是,通過曆史演變,土家先民與其他民族先民交往、融合,通婚聯姻,雲舍土家族仍保留著自身民族遺傳,遺留的民族習俗,這裏是中國土家族上千年的曆史文化再現。
    傳說“雲舍”土家山寨曾經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數百年前,楊家將的後裔楊再晟率其五子於戰亂後輾轉遷徙于斯,耕讀傳家,善待自然,仙人感念其對國家的貢獻和誠善及被土家百姓勤勞勇敢的精神而感動,移居到後山的仙人洞居住,把肥沃的土地讓給了土家百姓,佑其安居樂業,繁衍發展,半人半仙般地享受安寧祥和。土家人爲了紀念仙人的功績,把寨子取名“雲舍”。寓意爲“雲中的房舍,仙人居住的地方”。實際上雲舍人是省溪楊氏土司楊勝平(10世土司)之子的後裔。長達近700年的土司制度,孕育了雲舍燦爛的土家民俗文化和生態文化。“雲舍”二字是取源于土家語,意爲“猴子喝水的地方”。

    在漫長的歲月中,由於地域偏僻以前交通不便,雲舍與外界聯系較少,使這裏仍然保留著自身民族的風情習俗。獨具本民族特點的服飾,佩戴諧調美觀,豔麗雅致(現在邨裏平時這樣穿着的人不多了)。民族傳統節日很多,幾乎每個月一天或幾天,除過共同的“春節”、“元宵”、“端午”、“中秋”、“重陽”等外,土家特點的“趕年”、“過社”、“清明”、“立夏”、“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傳統節日豐富多彩。雲舍封建朝代遺傳的農耕農作,土家織錦,手編工藝,古法造紙保留至今。這裏有唐代流傳的水排和作坊,古樸典雅的土家民風民俗。“沖儺”;“還願”;體現祖先崇拜的“祭祀土王”;神秘原始的“祭風神”,對萬事萬物皆有神靈的信仰;熱鬧風趣的“打鬧”;歡樂祥和的“建房禮詞”;亦歌亦泣的“哭嫁”,“伴嫁歌”;“鬧喪”跳起喪舞,唱起鬧喪歌,送親人至“天堂”;源於原始巫術,驅除鬼疫的儺堂戲;歡迎貴客的“攔門酒”,“紅蛋吊墜”,“勸酒歌”;伴隨著生産勞動所産生的“打鬧歌”,“上梁歌”,“土歌”,“情歌”,“盤歌”,“打溜子”,“毛古斯”,“金錢杆”,“猴兒鼓”,“八寶銅鈴”,“擺手舞”,“花燈”,“農燈”,“彩龍船”都顯示出雲舍土家人的古風習俗對生産生活和文藝現象的强烈滲透。眞謂夢搖雲舍,一覽永逸。

    雲舍青山環護,流水潺潺,美境如畫,平疇沃野,氣候宜人,“寨大似天庭,環行似迷宮”。邨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土家民族文化極為豐富。”,邨中四百余戶宅舍依山傍水,青磚,烏瓦,翹脊錯落有致。邨內民風純樸,有“神龍潭”,“龍塘河”,“轟鳴泉”,“土家桶子屋”,“古法造紙坊”,“仙人洞”,“嘎嘛洞”,“雲舍庵(下河頭庵--四十八腳庵第一腳庵。舊時人們到梵淨山朝拜,要拜五大皇寺,四十八腳庵,雲舍下河頭庵是朝拜人燒第一柱香的庵,在此燒了第一柱香後,才起步登山朝拜,相傳能保一路平安。)”等景點。



    進得邨來,但見環境幹淨,屋舍儼然 ,一邊是龍塘河蜿蜒流過,一邊是青青的莊稼地。



    龍塘河水至清,小橋斜跨,仿若世外桃源。




点评

贵州是个好地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13 18:11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3: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邨子裏很安靜,前方不遠是個路口,有一個小廣場--“土家民俗風情表演場”。如果有人預訂這裏會進行民俗表演,晚上則會舉行大型篝火晚會。這裏也是雲舍邨的邨委會等行政機構所在地。
    直行是“搞寨”,看上去像是邨寨的主要部分;左行是“大寨”。
    那就先去“大寨”找點早餐吃吧,然後再去“搞寨”逛逛。




    蜿蜒的巷道現在是水泥鋪築,十分平坦。兩旁是古樸的土家民居。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3: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很多家門前都掛着“鄉邨旅舍”或小賣部的招牌,但卻没營業多時了。看上去這裏的遊客以偶來的過客過路順道參觀為主,並没達到當初搞旅遊開發時想要的效果。
    古樸的土家小巷很有味道,卻有幾幢先發展起來的白色現代化小樓夾在其中,顯得大煞風景。
    路旁有曆史悠久的土家族典型民居--“土家桶子屋”。




    雲舍的古民居多是以桶子屋,三合院,四合院爲主的干欄式建築,翹角白沿,廊椽相接,青瓦若鱗,氣勢輝宏,十分古樸壯觀。特別是吊腳樓各色各樣的雕花欄幹,雖被歲月的煙塵熏得黢黑,但巧妙的構思,精湛的工藝,著實讓人歎服。在造型設計上,有方,有圓,有斜,有萬字格,有福壽圖,有花卉,有動物及各種水果皆入畫圖。雖千差萬別,但均栩栩如生,充分體現了曆代土家族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土家桶子屋】
    桶子屋是雲舍最具特色的土家族古建築,一般為兩層,也有三層的。外面多用青磚砌成立體方形或長方形,裏面是木房構的四合天井或三合天井。其結構一般由正屋,偏屋,木樓和朝門組成,四面封牆,又叫“封火桶子”。一般來說,雲舍桶子屋建築整體呈正方形,北高南低。前面是過廳,上方為正屋,無門,即使夜間也不會閉户。分中堂和左右廂房,中堂均供有天地君親師祖先牌位,楊氏族人神龛上書弘農堂,很多人家還貼有毛澤東畫像;兩邊是廂樓,下面可安放石磨或設置豬,牛圈;下方為樓子。有的四周相連,中間空出,形成四角天井。桶子屋多為磚木結構,院子和階簷用青石板鋪就,四方是青石為腳的磚砌高牆,側視呈梯狀,皆有飛簷。一般階簷和石墩皆有精美浮雕;樓欄窗欞多有鏤空木雕,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無不栩栩如生。在建築繪畫和建築雕刻以及燈籠,旗幡上,常以白虎為題材,這是雲舍土家族人的圖騰崇拜。傳說土家族祖先廪君死後變成白虎,于是在土家族傩文化祭祀活動中就有了祭白虎的習俗,並把白虎作爲自己民族的重要符號,表現在祭祀活動和建築繪畫之中。

    雲舍邨現存土家桶子屋12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驴友空间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渝ICP备2023013758号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4-5-11 05:28 , Processed in 0.187491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