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驴友空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27|回复: 75

[游记攻略] 2013 徒步貴州☀我在路上03(護國禪寺-梵淨山-雲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9 13: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hum 于 2014-2-9 19:31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13: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08月15日(D06 護國禪寺-梵淨山-盤溪)
   今日計劃:一早進入梵淨山景區遊覽到金頂一帶,視具體情況看能否扎營或者從江口方向走八千梯下山。

● 護國禪寺→棉絮嶺 ●


    07:00,起個大早。
    由於昨天我這身行裝打頭已經暴露,且摸黑走小道危險性比較高,所以決定在08:00開售門票的時候盡早買票進去。
    雖然此刻没有下雨了,但天空依然濃雲翻滾,太陽只偶爾探出個頭就又被陰雲遮掩了。
    果然一大早值班的保安就守在了外面,實在是大大的可恶。




    經過昨天大半天的鋪裝,山門前的道路已經煥然一新,鋪好成瀝青路了。



    准時來到門前買好票,110元,耻辱了一回。當然那10元的到棉絮嶺的車票我是不會買的。
    棉絮嶺就在護國禪寺背後那座山的山頂上電視發射塔那個位置,看上去並不遠,但很高。進門後要沿將近7km的盤山公路迂回向上才能到達,山間也有小路,但聽說也已荒廢多年,極其難走。
    從這裏進山的遊人寥寥無幾,來的兩個還是不買門票的當地人(據說梵淨山所在的印江,江口,松桃三縣居民進山憑當地身份證科不買門票)。第一趟觀光車得等半小時後多兩個人時才開。於是把沉重的背包交托給坐車進山的遊人,只帶一根登山杖,輕裝爬山。
    從大門進去後,我成了今天進山的第一人,開始向梵淨山金頂進發!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13: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無包一身輕。路況也不錯。整個山間没有一個人,極為安靜;兩旁大樹濃密,空氣極其清新。
    一切皆美景。討厭的是山裏平時罕有人走,山裏的蚊蟲見我獨自進來,便成羣而至,圍繞身旁,驅之不散。
    雖然灣急坡陡,但卸掉了沉重的背包,一個人走在這空靈的深山裏,倍覺精神煥發,動力十足,大步向山頂邁進。

    連續旋過幾個S彎,看到路邊有一條小路的入口,路口比較寬,還有石階梯。經不住穿越的誘惑,大膽走了進去。
進去没走多久,就知道上當了。裏邊所謂的路就是先人曾經踩過的痕跡,地上枯葉覆蓋,雜草叢生;坡度非常陡,但地上又濕又滑,偶有的幾塊石頭還是凹凸不平的雜亂放着;樹木遮天蔽日,林間光線很暗,顯得陰森森的;一些地方還有倒下的樹幹和橫生的樹枝攔着去路。
    果然這些小路早已荒廢多年,極少有人走過了。



    驚險的一幕發生了!
    早就知道梵淨山上毒蟲毒蛇多,雖然我一路用登山杖敲擊石頭雜草,注意觀察前進,然而在我落腳的一瞬間,還是看到一條毒蛇盤着身子,就在我落下的左腳邊。
    這條蛇體型不大,麻花花的花紋和周邊的土石極為相似,很不易發現,扁扁的三角形頭部,身子一直盤着。後來聽我描述的當地人證實了這的確是當地的一種劇毒蛇!
    趕緊走過它身邊,幸好没有踩着它,否則,在這空無一人的大山密林深處... ...
    等我走開後,這條蛇依然没有動,估計它是還在睡覺。

    梵淨山林深溪多,植被原始生態保護完好,海拔高度和氣候環境都非常適宜蛇的生存。梵淨山上蛇的種類眾多,而且密度很大,凡是貴州有的蛇在這座山上都能看見。有五步蛇,竣蛇,金環蛇,銀環蛇,烙鐵頭,竹葉青,眼鏡蛇等劇毒蛇。其中最厲害的就是被當地人稱為“七盤蛇”的“五步蛇”。

   “七盤蛇(棋盤蛇)”學名“尖吻腹Deinagkistrodon”,是蛇亞目蝰蛇科蝮亞科下的一個有毒單型蛇屬,俗稱“五步蛇”。劇毒,毒性大於眼鏡蛇。指人畜被咬後五步之內就會暈倒,繼而死亡。該蛇能像眼鏡蛇一樣將頭頸豎起來向人發動攻擊,頭部可大幅度旋轉。此蛇個體較大,性格凶猛,毒牙較長,排毒量大。當地人說,只有銅仁有解該蛇毒的抗蛇毒血清。但必須在2小時內輸入。而在當地,即使被咬傷後就立馬被發現,2小時內也來不及送到銅仁,據說被此蛇咬傷的人(包括原江口縣氣象局局長)基本上都死了。
    尖吻腹頭大,呈三角形,吻端有由吻鱗與鼻鱗形成的一短而上翹的突起。頭背黑褐色,有對稱大鱗片。體背深棕色及棕褐色。腹面白色,有交錯排列的黑褐色斑塊。
    尖吻腹生活在海拔100—1400m的山區或丘陵地帶。大多棲息在300—800m的山穀溪澗附近,偶爾也進入山區村宅,出沒于廚房與臥室之中,與森林息息相關。炎熱天氣,尖吻腹進入山穀溪流邊的岩石,草叢,樹根下的陰涼處度夏,冬天在向陽山坡的石縫及土洞中越冬。喜食鼠類、鳥類、蛙類、蟾蜍和蜥蜴,尤以捕食鼠類的頻率最高。該蛇亦是傳統的名貴中藥材(主治風濕)。



    此外,梵淨山中還有山螞蝗等毒蟲和黑熊,雲豹等猛獸出没。

    這條狹路相逢的蛇有點像“菜花烙鐵頭”,劇毒,行動比較遲緩,也稱“懶蛇”。受此驚嚇,加之前方路途艱險,不知還有多少危機伺服,也不知道密林中出口在何方,還有多遠,會否迷路?就高度緊張得没有給這條蛇拍照,也没有拍下前方更加艱險的路。
    一度動起了原路退回重走公路的主意,思量再三,後退的路也同樣危險,還會重新經過那條毒蛇的身邊;即已深處險境,那就是没有退路的!身已至此,不管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都只能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鼓起勇氣!加强戒備!高度小心地繼續向前!向上!在這陰暗的密林裏大步穿行!

    期間,又遇到了毒蛇和一些危險,還好都有驚無險。
    十幾分鐘後,看到了一個已被雜草封閉了的出口接到公路上。於是扒開雜草,跳到了公路上。
    回到公路上往下一看,這段穿越的確省掉了好大一段路程,已經到了好幾個大S灣的上面。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13: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空無一人的大山裏回蕩着我的吼聲,為自己加油打氣!
    對面的山峯已經比我高不了多少,再過一陣,它將在我身下。



    隨着海拔的上昇,路邊的樹的種類也開始不一樣了,但依然是大樹環抱,原始風貌極佳。




    天空仍然陰雲密布,遠方的大山昇起了雲霧,難道我已步入天境?


点评

梵净山,好地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13 18:25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13: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公路上,一只奇怪的蛙(或者是“蟾”)。可惜已經死掉了。



    路邊轉角處叢林邊傳來呵斥聲。走近看見原來是坐觀光車上來巡山的保安正在驅趕一個在此生火做飯的流浪漢。保安說,出於安全考慮和害怕他生火引發森林火灾,他們每次發現他都要把他帶到山下較遠的地方甩下,然而,他每次都會從密林中攀爬進山,長期在山林裏流浪生活。
    不得不佩服於這個流浪漢超强的野外生存能力,他没有專業裝備,甚至連基本物資都没有,卻能在這危機四伏的原始深山中長期生活,這才是眞正的户外高人!瞬間秒殺貝爺!

    看到電視發射塔了,即將到達“棉絮嶺”。遠方的羣山啊,我即將與你們平行。




    09:15,成功登頂棉絮嶺!神秘而雄奇偉岸的梵淨山景區核心區西起點。
    接近7km的盤山路,海拔從1359m上昇到1940m,途中穿越了一段小路,無背負徒步到達,總用時1小時。山頂溫度不到20°,陰雲密布,濕度很大,冷風颼颼,雖然汗水早已浸濕了衣衫,但對這個成績我是相當的滿意!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13: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本帖最后由 hum 于 2014-2-9 13:56 编辑

●  梵淨山 ●

    梵淨山(Mount Fanjing),原名“三山穀”,位于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印江自治縣、松桃自治縣交界處,爲武陵山脈主峯,山體龐大,總面積567k㎡;海拔2494m,最高峯鳳凰山海拔2572m,原始生態保存完好。得名於“梵天淨土”,梵淨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榮膺 “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是全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是與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齊名的中國五大佛教名山(此外還有江蘇靈山如來道場,雲南雞足山迦葉道場),梵淨山是聯合國人與自然保護圈成員單位之一。    梵淨山是“貴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峯”,“天下眾名嶽之宗”。梵淨山是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峯(相對高度達2000m),它不僅是烏江與沅江的分水嶺,而且還是橫亘于貴州、重慶、湖南、湖北四省(市)的武陵山脈的最高主峯。山體龐大深邃, 峯巒巍峨雄奇,主峰高聳入雲。素有“峨眉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威”的秀麗風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渾然一體。其金頂上的蘑菇石一直被作為貴州省的標志。
    梵淨山是西南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梵淨山就屬楚國“黔中地”,秦朝屬“黔中郡”,漢代屬“武陵郡”,以後一直是“武陵蠻”崇拜的神山,聖山。
    梵淨山正式載于史冊,始于漢代。《漢書地理志》稱梵淨山爲“三山穀”;北魏《水經注》沿稱“三山穀”。唐代《元和郡縣志》改稱“辰山”。當時,唐政府已在梵淨山西麓設立“思邛縣”(唐開元四年<716年>設,今貴州印江縣)。宋代《太平寰宇記》稱“思邛山”,因唐“思邛縣”而得名,佛教於此時傳入梵淨山。
    明初,明朝政府在梵淨山地區開采朱砂與金礦,派有官員督辦。由於梵淨山風光神奇,佛教於是興盛起來,成爲僧衆向往的“梵天淨土”,故正式得名“梵淨山”,民間則稱“大佛山”。明初在梵淨山重修西岩寺外,還修建了天馬寺等寺廟。明初,梵淨山已是佛教名山,同有數名並稱:“九龍山”、“飯甑山”、“梵淨山”、“大佛山”。因其三峯高聳,脈分九支,故稱“九龍山”;又因金頂孤峯突起,形如飯甑,故稱“飯甑山”;又因明代該山佛教興盛,寺刹林立,爲梵天淨土,故名“梵淨山”,俗稱“大佛山”、“大靈山”。
    清代,梵淨山稱“月鏡山”、“卓山”。因朗月之夜,人影映于老金頂崖壁之上,如鏡一般,稱“石鏡”或“月鏡”;相傳八月十五日子時,萬國九州之影悉現于石鏡中,故稱“月鏡山”(陳鼎《黔遊記》,康熙十年,1672年)。又因新金頂超然卓立,故又稱“卓山”。(康熙年)《貴州通志》雲:“梵淨山一名月鏡山……皆立梵宇,又有辟支佛迹……黔中勝概,無逾于此;訪之中州名山,亦未多得。”
    今通用“梵淨山”,而“飯甑山”、“大佛山”之名仍流傳于民間。


    梵淨山是中國黃河以南最早從海洋中擡升爲陸地的古老地區,在地質構造上位于穹狀背斜軸部,山體擡升後,節理發育的水平狀板岩在寒凍風化作用下雕塑成嶙峋怪石,故而這裏留下了10至14億年前形成的奇特地貌景觀:孤峯突兀,怪石林立,斷崖陡絕,溝穀深邃,瀑流跌宕,億萬年的風雨侵蝕,雕琢了老金頂附近的高山石林峯羣,諸如“蘑菇石”,“老鷹岩”,“萬卷書”,“擎天柱”,“老鷹石”,“鋸齒石”,“太子石”,“將軍頭”等,鬼斧神工,惟妙惟肖,妙趣天成。新金頂(紅雲金頂)更是孤峯高聳,直刺雲天。金刀峽將新金頂從峯頂至山腰劈爲兩半,唯有一線峽穀援鐵鏈可攀,其上峽頂飛橋相連,險峻至極。立足峯頂,時而千裏風煙,一覽無余;時而雲瀑籠罩,佛光環繞,變幻萬千,神秘莫測。梵淨山“集黃山之奇,峨眉之秀,華山之險,泰山之雄”,古人因其“崔嵬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故稱梵淨山爲“天下衆名嶽之宗”。

    梵淨山山勢高峻,山體龐大,形成了“一山有四季,上下不同天”的垂直氣候特點和動植物分布帶,它變化多端的氣候,“三裏不同天,數秒轉陰情”,這些恰又構造了梵淨山神秘的氣候景觀,雲海,瀑布雲,日出,天風等。
    梵淨山保存了距今7000萬年至200萬年前第三紀和第四紀的古老動植物種類及豐富的生物資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亞熱帶較完整的原始生態系統區,並孑遺著7000萬至200萬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種。是地球北回歸線線上保存最完好的唯一綠洲。據科學考察數據顯示,梵淨山有生物種類2601種,其中植物1800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17種;動物801種。
    梵淨山作爲一個比較完整的物種“基因庫”,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引起中外科學家的極大關注。六、七十年代,政府組織專家多次進行大規模科學考察。1978年,梵淨山被正式劃爲貴州省自然保護區,1982年被聯合國列為“一級世界生態保護區”。1986年,升爲國家級重點自然保護區,同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爲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網”(MAB)成員。
    梵淨山有脊椎動物有382種,其中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黔金絲猴”,“華南虎?”“黑熊”,“猕猴(藏酉猴)”,“雲豹”,“林麝”,“毛冠鹿”,“蘇門羚羊”,“飛虎(水桶鳥)”,“穿山甲”,“鴛鴦”,“紅腹角錐”,“紅腹錦雞”,“白頸長尾雉”等。溪中還有“大鯢”,“棘胸蛙”,“龍蛙”,“髭蟾(胡子蛙)”,“山麻魚”等珍稀物種。其中最珍貴,最具科學價值的是“黔金絲猴”,梵淨山是黔金絲猴的唯一分布區。
    “黔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獸類,因數量少,成爲世界上瀕危物種之一,國家列爲一類保護動物。黔金絲猴爲梵淨山所特有,其數量比大熊貓還少,被譽爲“世界獨生子”。其棲息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主要在岩高坪科考站牛困塘一帶),在2012年約750只。遊客在遊覽區難以看見。
    “飛虎(水桶鳥)”也很神奇,學名長翅蝙蝠鷹。其雙翼薄如蟬翼,白天蜷伏於峭壁岩洞中,夜晚則翔於山間捕食。奇特的是,水桶鳥一旦發現森林中有煙火,便邀約同伴飛入山下溝穀中,用長大的翅膀折疊成桶狀後裝上水,飛往山火上空潑下,如此往返數次,直至將山火撲滅。此鳥也是梵淨山獨有。
    梵淨山有4.2萬公頃原始森林,爲多種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匯集地,植物種類豐富,是北緯28°線上最完備的植被,爲我國西部中亞熱帶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區內有植物種數2000多種,其中高等植物100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珙桐”等21種,並發現有大面積的珙桐分布,是世界上罕見的生物資源基因庫。還有紅豆杉,鐵杉,長蒼鐵杉,冷杉,貴州紫薇,銀杏,連香樹,穗花杉,天麻,杜仲,黨參,三七,黄柏,五倍子,吴萸,茶樹等珍稀植物分布。
   “珙桐”是恐龍時代的古老植物,號稱“活化石”,曾廣泛分布于北溫帶,後由于地質與氣候變遷,珙桐在地球上幾乎消失殆盡,但在梵淨山地區,至今仍有十余片大面積的珙桐分布。每當春未夏初,奇特而美麗的珙桐花紛紛開放,仿佛羣羣白鶴翩飛於林間。這種中國特有的古老植物被外國人命名爲“中國鴿子花”,譽之爲“北溫帶最美麗的花朵”,被作爲名貴觀賞植物移植到歐洲。
    從海拔500m左右的山麓地帶到海拔1300-1400m地帶,主要是地帶性的常綠闊葉林,爲梵淨山森林的精華所在,其中有不少仍處于原始森林狀態,植株密集,林內陰暗,生活著衆多的珍稀生物;從魚坳以上,海拔1400-1900m爲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1900-2100m爲落葉闊葉林帶。在梵淨山,舉目所見都是合圍粗的大樹,其中好多樹木直徑達到了1m以上。其生態和環境,是目前我國森林中,保持最爲完好的。世界上共有15種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在梵淨山就有13種。

    “梵淨山”是西南地區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宋代,佛教已正式傳入梵淨山。北宋初年,在該山西麓的思邛縣興建了貴州較早的一座寺院——“西岩寺”(今印江縣城郊)。(道光)《印江縣志》雲:“西岩寺……宋時建。”《思南府志》雲:“西岩寺,在(印江)縣西五裏,宋時建。”《貴州名勝古迹概說》雲:“西岩有寺,宋迹也。”西岩寺建於北宋太祖趙匡胤乾德三年(965年),曆代多次重修,後毀于“文革”,是貴州境內一座有一千年曆史的著名古寺,實爲梵淨山佛教的祖庭。
    “梵淨山”曆代所修寺廟甚多,大小寺廟數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最爲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護國寺占地就3000㎡,寺産遍及周圍30多裏。釋迦殿,彌勒殿在紅雲金頂上,始建于明朝,左爲釋迦殿,右爲彌勒殿,中爲金刀峽,天橋橫跨峽上以溝通兩殿。廟後各有一巨石,一名曬經台,一名說法台。這組建築地處梵淨山絕頂,下臨一千多米的深穀。舉目四眺,百裏風雲盡收眼底,甚爲壯觀。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頂左側,正殿三間,門額陰镌“敕賜承恩寺”五字,兩側配殿八間,僅存部分殘牆,全部建築面積占地1250㎡。鎮國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代,20世紀50年代傾塌。金頂古廟較多,遺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頂(燃燈殿)、圓通殿等多處,可惜尚存文字資料少。
    明清以來,彌勒與梵淨山的傳說在當地民間廣爲流傳,古人在紅雲金頂顛峯之上建釋迦、彌勒兩殿,作爲梵淨山佛教的最高象征。明代《敕賜碑》中,對彌勒與梵淨山作專門記載,並稱梵淨山是“無邊法界,極樂天宮”。明萬曆、清康熙年間,兩次敕封梵淨山,要求官府保護梵淨山“一大正殿、四大皇庵、48大腳庵”,清末又設“都司衙門”加以保護。

    梵淨山彌勒道場有神奇的自然景觀相印證。在新,老金頂附近,常常可以看見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認爲“佛光”和“幻影”就是“彌勒顯像”,莫不虔誠跪拜。此外,從西路朝山古道的“拜佛台”遠看,梵淨山就呈現出三座彌勒像並列的景象:老金頂是彌勒坐像,新金頂是金猴朝拜彌勒像,三大主峯相連則是長達萬米的彌勒臥像。

    梵淨山山清水秀,雨量充沛,年降雨量高達2600mm。每兩條山嶺間就有一條溪流。水,或涓涓細流,或叮咚垂滴,或白練懸空,或奔騰咆哮,皆異常澄潔。峯回水轉,匯成了九十九條溪流和“黑灣河”,“馬槽河”等11條主要河流,呈放射狀奔騰而下,沿途多急流險灘,跌水瀑布。梵淨山是烏江水系和沅江水系的分水嶺,順山勢的東西走向,向東匯成了錦江、淞江,直奔沅江入洞庭湖;向西匯成印江河,直奔烏江進長江。

    梵淨山氣勢磅礴,山勢雄偉,坡陡穀深,群峯高聳,險峻神奇,飛瀑懸瀉,溪流縱橫,古樹參天,山花遍地,曆史悠久,神秘莫測。
   “梵淨山”十奇:奇山、奇石、奇樹、奇花、奇獸、奇風、奇雲、奇水、奇廟、奇光!
     一、一座彌勒道場。山名來曆與佛教曆史。   
   二、分兩水。烏江水系和沅江水系分水嶺。
   三、地處三縣之界。印江、江口、松桃三縣交界地。
   四、四大皇庵。護國寺、天慶寺、天林寺、壩梅寺。
   五、五大佛教道場之一。  
     六、地球綠(諧音)寶石。同緯度綠州,生態狀況保存最好。
   七、七千八百九拾六個台階。從江口上山的道路,又叫萬步雲梯。
     八、八條大河。山分九脈,以前也叫九龍山,形成八條大河。
   九、九皇妃傳奇。佛教與曆史皇家的關系,萬曆帝九皇妃到梵淨山出家。
   十、十絕景觀。怪石奇樹風雲泉,異獸珍禽佛光雪;還有一絕是高路,高路入雲朝天闕。
   百、百米孤峯。神奇的紅雲金頂,拔地而起,高94m。
   千、千年聖迹。始開發于宋朝,距今逾千年,曆史之悠久。
   萬、萬米睡佛、萬卷書、萬千台。梵淨山奇觀,地質的古老和神奇。

   
置身此山中,儼然畫中行,恍若仙山遊... ...

    棉絮嶺海拔1940m,原是高山脊嶺台地,在這裏還是原始狀態時,老林中的地面,自遠古洪荒以來沈澱了厚厚一層枯枝敗葉,抓一把在手中,黑油油、潤浸浸,踩上去,軟綿綿、晃悠悠,很難作到腳踏實地。古時朝聖者在開山辟路時,根據這種地貌特征,依其性狀而命其名曰“棉絮嶺”。另一說這裏竹林如草,紫霧若紗。山風吹拂一地箭竹似棉絮翻動,因此叫“棉絮嶺”,現爲停車場和觀景平台。棉絮嶺是梵淨山西線步道起點,萬米睡佛最佳觀賞點。天氣晴好時在此就可遠眺金頂及鳳凰山。
    萬米睡佛,又名佛中佛,是世界最大天然佛像。有佛頭三個,座佛兩尊,謂“五福臨門”,極像大肚彌勒,從棉絮嶺看去,南面就是梵淨山的最高海拔—鳳凰山,高達2572m,鳳凰山往前面的東邊過去,突兀的山峰就是紅雲金頂和老金頂。它們剛好組成萬米睡佛,鳳凰山是睡佛的頭,而且有三頭像,象征佛有三法像:法身、報身、應身。眼,耳,鼻,大肚子也微妙微俏,形象十分逼眞,它仰臥在梵淨之顛,長達萬米,千百年來當地百姓把梵淨山稱作“大佛山”,即緣于此。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13: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棉絮嶺”是護國禪寺西山門觀光車上來的終點站,是梵淨山上滊車能到達的最高點。這裏現在是一個長約200m。寬約50m的硬化平地。左邊拜佛台上建有“拜佛亭”,是觀萬米睡佛的好地方,奇怪的是現在亭外樹木叢生,擋住了所有的視線,根本就看不出去。
   
    壩子上空無一人,先前坐車上來的幾個遊客已經進到山林深處,不知影蹤了。這裏連工作人員也没有一個。難怪在山門買票時售票員說要從印江方向坐觀光車下山的話得在那裏提前買票,山上見不到車的話還得打電話下去等車上來。

    人立棉絮嶺,望不盡的層層山水,層層佛境;悟不盡的梵天憚思,淨土菩提。



    這裏距離金頂約有7km的山路,是沿着山脊在原始叢林中穿越,號稱“十裏高空生態畫廊”。
    這是條朝山的古道,唐宋時期的香客就已經沿著原始莽嶺的山脊,奔向梵淨山頂,現在已經在古道上加寬,比我們的古人好走多了。相對南線上山的萬步雲梯,這條道路相對平緩得多,兩邊視野開闊,風光旖旎,遙望金頂而前行。在原始森林中穿梭,親近高大古樹,觸摸古老地質,欣賞摩崖石刻,碑詞古跡。沿途風景優美,景點衆多,有“迎客松(鐵杉)”,“黑巷子”,“十月懷胎樹”,“剪刀峽”,“黔山第一石”,“接引佛”等,還分別可看到新金頂五種形象:禅坐菩薩、遊龍昂首、佛手二指禅、唯我獨尊(大拇指)、生命圖騰(陽剛之物)。

    這段路剛好也是烏江水系(左邊)和沅江水系(右邊)的分水嶺。



    從這裏徒步到金頂大約需要2個小時左右,山路保持得很原始,仍然是窄窄的,古人留下的簡易石板路整修而成,部分護欄也顯得十分簡陋,不少地段仍需艱難攀爬連續陡坡翻過幾座山嶺。很多人抱怨梵淨山旅遊設施建設太差,而其實這正是梵淨山最有魅力的地方,原生態保留極好,人造痕跡相對極少,的確,要想體會最美的風光,是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艱辛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14: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在如此高的山脊空中走廊上行走,彷如走在刀刃上。但兩邊原始樹林茂密覆蓋,所以一時感受不到險峻。前行不遠,頭頂豁然一亮,來到了“薄刀嶺”。
    這裏是梵淨山奇觀之一的“脊嶺橫天”地段。全長約2km,是由於第四季冰川的侵蝕,兩翼冰鬥的沖刷,鬥壁後退所形成的尖背山脊。刃脊破天,流雲騰霧,如一把刀刃仰置的長刀,故稱“薄刀嶺”。其中這20多米長的露出地段,最窄處寬僅1m,脊嶺橫空,人如蹈空而行。薄刀嶺是發源于鋸齒山下的肖家河和發源于太子石的牛尾河的分水嶺中起始一段的脊嶺。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14: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薄刀嶺上回望棉絮嶺。遠方來時路上的高峯,此刻已在我身下了。



    環顧四周,萬木蔥蘢,滿山青翠,雲霧升騰。如果是在春天,還可看到漫山杜鵑花簇似錦的壯觀場景。
    梵淨山的杜鵑品種很多,色彩多樣,紅,白,粉若幹,有大葉杜鵑,絨毛杜鵑等,其中很多是古老的孑遺物種,爲梵淨山原始森林所特有。梵淨山杜鵑數量也廣,步道兩旁的很多都是杜鵑樹,每年的四,五月間,遍山杜鵑花,這裏成為杜鵑花海,人行於此將會漫步杜鵑花走廊。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14: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广东惠州
    海拔2100m被稱為“雲線”。雲線以上生長着蒼勁古虯的鐵杉,冷杉,這些樹身上都披着厚厚的苔蘚。
    這長在山脊兩旁,高大挺拔,軀幹秀麗,姿態俊美而迎風招展,好似歡迎我到來的就是梵淨山的“迎客鬆”。它的學名叫“鐵杉”,還有一種叫“冷杉”,爲國家保護植物。梵淨山的迎客鬆數量多過黃山,枝幹美麗賽過黃山,被人稱贊“原知黃山鬆漂亮,現知梵淨鬆更奇”。
    鐵杉,喬木,高可達50m,胸徑1.6m;冠塔形,大枝平展,枝梢下垂;樹皮暗灰色,縱裂,成塊狀脫落;冬芽卵圓或球形;1年生枝細;淡黃,淡褐黃或淡灰黃色,葉枕凹槽內有短毛。葉條形,花期4月,球果當年10月成熟。自甘肅白龍江流域,陝西秦嶺至河南西部山區,湖北西部,四川東北部及中西部及貴州梵淨山區等海拔1000-3000m之氣候溫涼濕潤,酸性黃壤及黃棕壤地帶生長。鐵杉爲耐陰樹種,幼樹畏懼強烈日照,成年樹可在林緣生長。它根系發達,能夠抗風,抗雪壓,壽命長,但生長較慢。鐵杉幹直冠大,巍然挺拔,枝葉茂密整齊,壯麗可觀,可用于營造風景林及作孤植樹等用。



    邊玩邊走,速度自然就有點慢。山林裏除我之外,極少再有其他遊客。
    雲霧昇騰,恍如仙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驴友空间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渝ICP备2023013758号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4-5-10 09:30 , Processed in 0.151655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