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驴友空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um

[游记攻略] 2013 徒步貴州☀我在路上 01(重慶-秀山-邊城-印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16: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天津
    早上07點半,陽光曬進窗户,起床後沿着昨晚已找到的線路計劃08:00前到達秀山邊貿滊車站。今天的計劃是上午遊邊城然後返回秀山坐滊車到貴州印江。在車站外一早點攤吃完早餐後來到車站,買好去洪安的車票(15元/人,普通中巴車),同時打聽到了去印江的車已經不在這裏售票和上車了,地點改在了火車站外的車站廣場。
    滊車沿着G319前進,窗外的景色一般,依然是藍天白雲青山綠樹邨莊田野,在這裏實在是太普通了,没看到太多特别的地方。大約40多分鐘後,到達了渝湘黔交界的渝東南(以前叫“川東南”)門户--洪安鎭。

    中國邊城洪安鎭位于重慶市秀山縣境東南,2001年被命名為重慶市曆史文化名鎭。距縣城49km,東與湖南省花垣縣邊城鎭隔河相望,南與貴洲省松桃縣迓駕鎭山水相連,西、北分別與秀山縣平馬鄉、峨溶鎭接壤,素有“一腳踏三省”之稱,是重慶通往中南地區的重要門戶,有“渝東南門戶”之稱,這裏也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原型。清代名人章恺曾詩曰“蜀道有近時,春風幾處分;吹來黔地雨,卷入楚天雲”,描繪了“一腳踏三省”的地利之優。
    洪安全鎭依山傍水、綠樹成蔭,河水碧波蕩漾,水平如鏡。沿清水江逆流而上,兩岸山色秀麗、峰巒疊嶂、鳥語花香、風景如畫。自然景點有“象鼻吸水”、九龍坡雄姿等,是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的好地方。
    洪安鎭內古建築羣立,工藝、造型獨特,四合院錯落有致,古石板街拾級而上,別有韻味,土家苗寨風情別具一格。


    下車後從橫貫鎮區的G319線分道進入老街,踩著堅實厚重的石階,完全是一個遠離喧囂,返樸歸眞的過程。洪安老街爲石級梯街,沿街兩旁青磚黑瓦,庭院深深。房屋兩旁均有高大結實的封火筒子,參差不齊的排列在街道兩旁,其造型獨特,高過房頂數米,防火性能極強,無論其中的哪一座房屋不慎失火,火勢都不會向兩旁繼續延伸,充分體現了洪安先民聰明機智的自救能力。整條老街長約千余米,地勢時緩時急,別有韻致,建築群落規模非同一般。據說,鎮上曾有24座四角天井,民國期間和文革時期損毀較爲嚴重,但至今仍有數座保存完整。

    可想而知,當年的洪安集鎭,那種商賈雲集的繁華景象該是何等的興盛!直到現在,洪安集鎭的商貿活動依舊頻繁如初,包括湖南、貴州的邊民們都來這裏進行交易活動,當地人將其稱爲趕“邊邊場”。每逢鎭上趕集,只見街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剃頭補鍋、算命占卜... ...各行各業應有盡有,生意興隆,熱鬧非凡。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16: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天津
本帖最后由 hum 于 2014-2-6 16:54 编辑

    老街上端右邊有一座四合院,是當年的“二野司令部”,即現在的“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紀念館”。

    1949年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百萬雄師過大江。8月湖南和平占領。遵中央軍委命,劉伯承,鄧小平率第二野戰軍揮戈西指,挺進大西南,洪安是入川的第一站。1949年10月,劉鄧大軍揮師向大西南挺進。11月06日17時,沿川湘公路入川的解放軍先頭部隊攻占洪安,與從川北入境的賀龍部隊遙相呼應,拉開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 
    因洪茶大橋(原川湘大橋)被國軍燒毀,共軍在兩岸百姓的協助下,在拉拉渡碼頭用8只可以拖帶小船的“娘娘船”,裝成兩艘簡易渡船,載送二野三兵團及三十六師一〇六團渡入洪安。隨後,他們在清水江上架設浮橋,使後續部隊及輜重源源不斷的向秀山挺進。11月07日,秀山縣城解放。11月30日,劉伯承(二野司令員),鄧小平(二野政委),李達(二野參謀長),張際春(二野副政委)等首長進入洪安。部隊抵達洪安後,司令部駐紮在拉拉渡碼頭上街口處和複興銀行內。原爲洪安“四大商號”--“永誠號、益和號、複康號、集豐號”的建築,成爲二野前委司令部的駐紮地,並在這裏召開了重要會議,研究布署了成都平原會戰,調整了解放重慶的部署及相關事宜,爲勝利解放整個大西南作了重要的決策部署,笠日西進揭開占領重慶和大西南的序幕。複興銀行解放後曾被改爲中國農業銀行在洪安鎮的營業所,整座樓房一樓一底。當晚,司令部用滊油機發電,把整個洪安古鎭照得燈火通明,劉鄧首長就是在這裏小樓挑燈,渡口立馬,指揮著大軍繼續向大西南挺進,劉鄧首長及二野司令部遷駐秀山縣城鳳鳴書院。

    因這兩處都是要收費才能進入參觀,因此都没進去,僅在門口駐足觀望。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17: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天津
    從老街復興銀行舊址往下走一點,就來到了清水江(又名:花垣河,白水河)邊的拉拉渡(索拉渡)口。
   
渡口邊的臺階中央,是一個巨大的六角形紅色建築物“毛主席語錄碑”。走到這裏,仿佛時光已回到那火紅的年代!



    語錄碑下,就是溫婉寧靜的清水江,河面百來米寬。河這邊事重慶秀山洪安鎮,河對岸就是湖南花垣茶洞鎮。它是酉水的一條支流,在沈從文先生的《邊城》裏叫作“白水”,到了下遊合溪同流,合沅水,一路奔湧到八百裏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洞庭湖後,再匯入浩浩蕩蕩的長江奔向東海。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17: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天津
本帖最后由 hum 于 2014-2-6 17:10 编辑

    江邊,一條古樸的小木船,船頭向着洪安,船尾朝着茶洞;一根1cm粗細,離水面約2m的鋼繩橫跨兩岸;船上有一位滄桑的船老大,這就是最後的拉拉渡。拉船的老漢站著,將一截50cm左右長的木棍上的口子卡在鋼條上,一下又一下地將船拉著,往往返返於重慶和湖南之間。
    在號稱“一腳踏三省”的邊城,曆史上的拉拉渡功勞顯赫,重慶人、貴州人、湖南人,以及外地來趕場的,背著棉花、棉紗、布匹、雜貨、海味等貨物從彼岸而來,交易後,帶著上好的藥材、山貨、桐油、五棓子等産品滿載而歸。
    拉拉渡以前是義渡,現在也只收取1元錢的船資。
    讀過沈從文沈先生的《邊城》,都會記得那個叫翠翠的女孩,坐在岸邊,拉著渡,等待著那個永遠都不可能回來的心上人... ...
    拉拉渡滿載的都是故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流逝的是江水和歲月,不變的是沈默的青山,靜谧的小鎭,閑適的村民和舒緩的花垣河。
      
    渡船人在當地也稱爲船老大,任憑船客上下,他不言不語,只是往返拉渡。對于“拉拉渡”,別人說它的目光短淺,不會遠過那條牽引的纜繩;但我卻說它的視線比長河更長,甚至古老的時間。而船老大在小溪上也生活了一輩子,他人生的路也走得不算少了,卻從來沒有走出過身邊的大山;他脾氣雖然倔強,但心眼兒直,像溪水一樣清亮。因爲他的大度與寬容,陌生人,甚至仇人,都可由他親手送過河去。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裏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遊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小溪既爲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于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只方頭渡船。這渡船一次連人帶馬,約可以載二十位搭客過河,人數多時則反複來去。渡船頭豎了一枝小小竹竿,挂著一個可以活動的鐵環,溪岸兩端水槽牽了一段廢纜,有人過渡時,把鐵環挂在廢纜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緣那條纜索,慢慢的牽船過對岸去。船將攏岸了,管理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著“慢點慢點”,自己霍的躍上了岸,拉著鐵環,于是人貨牛馬全上了岸,翻過小山不見了。渡頭爲公家所有,故過渡人不必出錢。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錢擲到船板上時, 管渡船的必爲一一拾起, 依然塞到那人手心裏去,俨然吵嘴時的認真神氣:‘我有了口量,三鬥米,七百錢,夠了。誰要這個!’”
                                                                                                                                                                        -----------沈從文《邊城》1933年冬至1934年春完成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17: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天津
    拉拉渡上回看碼頭和語錄碑。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17: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天津
    對岸的崖壁上,刻有紅色的“邊城”兩個大字。這裏,就是沈從文先生筆下故事的發生地。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17: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天津
    也許是受《邊城刀聲》和《邊城浪子》的影響,一直以來,“邊城”在我的印象中是一個種神秘而豪氣壯闊的地方, 它應該是在西域浩瀚的戈壁,有一種蒼涼的悲壯,古道,西風,殘陽,英雄在這裏決鬥,姑娘在等待那也許永遠都不會回來的歸人!
   “我噠噠的馬蹄聲,是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只是過客。”
    而這裏的邊城,卻是一個寧靜而浪漫的地方... ...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美麗的邊城清水江畔,發生着一段眞實而淒婉的愛情故事。靠水路販貨的商家兄弟大佬,二佬同時愛上終年在河上擺渡艄公的外孫女翠翠... ...
    翠翠自幼父母雙亡,內心無比孤獨。雖然有外公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但是並不能真正理解她作爲一個青春少女的情懷。她“看著天上的紅雲,聽著渡口飄來鄉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薄薄的淒涼”。沒有人能體會一個思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這日子成爲痛苦的東西了”。她爲這無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內心的哀痛,只能哄勸她說:“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麽事都不許哭。要硬紮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對于一個花季少女,這樣的話太不切實際了。天保和傩送爲了她唱歌“決鬥”,她卻毫不知情,只能在夢中希望愛情的實現,現實好像和她毫無相幹。最後天保闖灘而死,傩送離家出走,外公爲她的婚事憂愁而亡,她卻並不能了解這一切的前因後果,只能淒涼地守著渡船,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沒有人能告訴她要孤獨地等到什麽時候... ...

  
   “由四川過湖南去, 靠東有一條官路。 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爲“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沈從文《邊城》1934年04月19日

       清水江上面的岸邊,那座白塔下據說就是當年天眞善良,溫柔清純,美麗可人的翠翠的家。而對面那座現在被修得不倫不類的島現在叫“翠翠島”。




    “翠翠島”上永遠等待的翠翠。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17: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天津
    這個島就是有名的“三不管島”。
    洪安,在苗語裏意爲“流血的地方”,這傳達出這裏彪悍的民族性格。要說洪安的血氣,要數“三不管島”。
   “三不管島”最初得名于當地的一座無名小島。1949年前,這座島嶼既不屬于湖南,也不屬于貴州和當時的四川,每當群衆矛盾沖突激烈時,他們便相約到島上械鬥或決鬥,三方官府則概不過問。久而久之,該島成了遠近聞名的“三不管”島。被當地民衆和客商稱之爲“景陽崗”。
    可惜如今的“三不管島”成了一個度假酒店,據說進島住宿還得提前預定。看看它現在的樣子吧,修得不倫不類的,立在清水江中,實在是大煞風景!



    從拉拉渡過河上岸就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茶洞鎭。
    邊城茶洞位于湘、黔、渝、三省(市)交界處,始建于嘉慶八年(1803 年),有“一腳踏三省”之稱,屬湘西四大名鎭之一。1949年前,山城雄峙,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潔風雅,吊腳樓古色古香,白塔聳立,古渡擺舟,如詩如畫。詩雲:“邊城勝景令人醉,疑是身在畫中遊。”1949年後,城垣、白塔雖毀,但古風依存,又新修樓房、大橋和農貿市場等。慕名而來者以沈從文的小說《邊城》爲導遊圖,尋覓白塔、石碾和船夫的墳;入夜,踏青石古道,登水邊吊腳樓聽月光下飄來的漁歌,回味那美麗動人的故事。 如今茶峒還是老習慣,每逢農曆五、十趕集,叫趕“邊邊場”。
      
    茶洞老街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17: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天津
    江邊勞作和嬉水的邨民。



    從老街上去通過新街往東走,經過一個看不出什麼古意來的古城門洞,是一個很有點特色的農邨客運站--“邊城車站”。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17: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天津
    再往前一點,就是連接重慶,湖南兩地的洪茶大橋(川湘大橋)。橋的中央便是重慶和湖南的分界線,由此出入省界,易若舉手擡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驴友空间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渝ICP备2023013758号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4-4-28 22:31 , Processed in 0.11213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