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驴友空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44|回复: 1

[游记攻略] 永川三教石龙山发现大量书法和摩崖题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2 11: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魅力无穷的石龙山

石龙山位于三教镇境内,其山崖陡峭,奇峰崛起。左有东山,右有西山,石龙山便在这两山环抱之中。相传,东山系雄山,西山系雌山,雄雌结合产生了石龙山。因此,石龙山又叫子山。有这两山相依相辅,石龙山在博大逶迤中,更添韵味无穷。

石龙山岩石陡峭如削,奇峰突起如画,石质细如白玉,坚如花岗,曲折蜿蜒十余里,实如洪荒远古时代鬼斧神工留下的遗迹。远远望去,则如一条飞龙起舞。据传,石龙山由此得名。

绵延的山岩下,便是石龙湾,湾腰上躺着偌大的石龙湖,掩映着青翠的山峰,清晰的倒影构成了美丽画卷。在这美丽的画卷中,曾经生活着一个人,他就是石龙山摩崖题刻的创举人,重庆市著名的民间艺术家刘声道老先生,集书画、篆刻、微雕、仿古艺术于一身,以怪才著称。石龙山摩崖题刻为上世纪80年代,刘声道先生率弟子开凿建造,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瑰宝荟萃于一地。充分利用石龙山水库自然沟壑断壁,延绵约1.1公里,大小题刻不同书体约三百余幅,形成了魅力无穷的石龙山文化。

惊天动地的创举

近年来,由于工作缘故,记者曾多次采访过刘声道老先生,对他当年在石龙山的惊人创举也较为详实地了解。据介绍,刘声道老先生当年立志要在石龙山上创造人间奇迹,使石龙山成为雕刻之山,文化之山,艺术之山,要与大足宝顶齐名,与乐山大佛、广元千佛崖媲美,让石龙山成为人间仙境。

在开发石龙山宏伟规划中,率先刻写当代名人书法,以及清、明、元、宋、唐代名人遗墨瑰宝,共4000幅,铸起摩崖石刻群。第二步:用精美的雕刻艺术,在石崖上雕刻2000尊古今著名的人物像,修建举世独创的“爱世塔”,即世界名人博物馆。“爱世塔”的设计与构想,规模与品位,在刘声道先生的心目中将直追巴黎的“罗浮宫”,成为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神圣殿堂。

时光回到1984年的春天,时任四川省政协委员的刘声道先生,自筹资金,率领全家,登上了石龙山,开始了他惊天动地的创举。他们充分利用石龙山蜿蜒峭壁,欲将整座石龙山雕刻成一条游动的、翩翩起舞的巨龙。

当年的春节刚过,随着石龙山阵阵开山凿石声响起,能工巧匠们攀悬崖,登石阶,用铁锤、钢钎、钢凿,把一览无余的荒山石崖,雕琢成古今名家书法荟萃的艺术长廊。旗开得胜,  “石龙山”三个大字,首先刻在石崖上,那遒劲酣畅的笔锋,在几里以外就映入眼帘,每字径宽七米,笔画中可以容下一人,气势雄伟壮观。远观龙腾虎跃,近看摩崖子画,又酷似飞龙的鳞甲、龙骨。

    “石龙山”三个大字的左侧,便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所写的“惊天动地”四字,如飞如奔,如舞如腾,流畅舒展。顺着山岩向北延伸还刻下了孙中山先生撰联:“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张爱萍将军的“云龙腾飞”、吴作人草书“传神”,以及郭沫若的行书、王贺良的隶书等。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刘声道先生等人便刻下了300多幅书法作品,初步形成了摩崖石刻群。杨超的“石龙摩崖,千秋功业”,八个字概括了石龙山摩崖石刻的主人刘声道先生的汗马功劳。

据了解,后来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开发石龙山的规划只是完成了一部分,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也成为刘声道老先生心中永远的痛。

让石龙山文化绽放异彩

据了解,由于多种因素(地质、雨水,生物、人为等),目前石龙山部分题刻已出现剥层、风化、苔藓侵害、竹树遮挡、荆棘杂草覆盖、泥土掩埋等现象,对摩崖题刻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影响,为保护这一精神文化遗产,我区有关部门已经提出了维护治理方案。

据此项工程的负责人王昌文介绍,根据目前时间紧,工程量大的实际情况,维护治理工程分两期进行,先易后难。一期工程全长约600米,题刻约100余幅,时间20天。内容为:排危、除草、断水、挖泥、清理苔藓、修复缺损等。余下的题刻及岩层剥离,抗风化处理等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的工程由二期实施。排危:指被自然雨水冲刷或被人为耕作,造成近些年有可能垮塌险情的地段进行排除。砍树移竹除草:凡有遮挡覆盖题刻的荆棘杂草以及树、竹等,一律根除,或砍或移。断水:针对浸蚀题刻的水源,或堵或改道。

挖泥:对被泥土掩埋了的题刻进行清除。清理苔藓:凡被苔藓侵害的题刻,采取冲洗清刷的办法除之。修复缺损:部分题刻有被残缺和岩面被乱刻的题记,采用环氧树脂胶混合石沙加色作旧进行修补,达到与原岩面一致的效果。

与此同时,要新增看点:绿化景区,营造山、水、林木、花草为一体的自然生态环境,在不影响观瞻题刻的前提下,大量种植松树、楠竹、梅花、桃花等乔木花树及草本花卉。在公路入口处竖立一高约三米,宽约二米,厚约一米的不规则石灰质岩石,打磨一个平面,阴刻书法“石龙山摩崖题刻”字样。装饰石龙山已有的琉璃瓦亭作为标志性仿古建筑,亭内增加书法牌匾,装饰仿古窗棱,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让石龙山文化重放异彩。

具体内容请移步至:http://www.yc321.com/bbs/thread-1554-1-2.html
发表于 2010-3-14 12: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没图片,没真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驴友空间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渝ICP备2023013758号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4-6-15 05:21 , Processed in 0.133353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