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驴友空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09|回复: 0

[游记攻略] 阿里大北环线之旅----八千里路、云月山湖(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5 18: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天下事过 于 2013-6-15 19:36 编辑


                                              第五章      一措再措

  阿里环线,去时走南线,回来走北线。南北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南线自然、人文景观并重,沿着喜马拉雅山脉,有众多的八千米以上级雪山、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圣湖玛旁雍措和羊卓雍措、有几大教派共认的世界中心岗仁波齐以及众多历史悠久的寺庙、遗址和传说。沿途有建制齐全的乡镇和品质上乘的柏油路。

  而北线,人迹罕至,平均海拨更高(多在5K),天空更纯净、白云更低矮。山势低矮平坦,虽可见积雪但无高海拨雪山,平原上牧草稀疏,缓坡上寸草不生只见沙砾。无油路无寺庙,但北线有众多的湖泊和野生动物。



  200平方公里,意味着长宽超过10公里,杭州西湖的湖面面积也才6平方公里,对于生活在内地的人来说,湖面之浩瀚真是不可想象。而西藏境内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的高山湖泊有24个,阿里北线可以看到诸如扎日南木措、色林措、昂拉仁措、当惹雍措、仁青休布措、纳木措等十来个之多,而面积稍小、叫不出名的湖泊更是数不胜数。因些,北线之旅常被戏称为“一措再措”。



  D11,20121002,亚热昂拉仁措--仁多乡--仁青休布措——扎布耶措措勤县城


  由于昨日修车耽误,没能按原计划赶到仁多乡,而是在亚热乡住宿,今天的里程相对增加。大家天亮后就按时起床,简单收拾一下就抓紧时间上路。

  从亚热经仁多到措勤,从地图上看,这一天沿途会经过好几个措,昂拉仁措、仁青休布措、扎布耶措、塔若措和达瓦措,真是一措再措。而沿途基本为无人区,路径只是车辙,如果一不小心迷路走错,那就是措上加错,若迷途不知返,则会手足无措

  9:00,路过一条小溪,地势低洼、水草茂盛。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一轮园月点缀在这纯净如洗的天空中,呵呵,日月同辉了。金黄的牧草装扮着大地,溪流是乎也静止了,被天空染成了深蓝。只有便桥上飘动的经幡扰动这静寂的世界。



  9:50,我们停车休息。今天我们三台车将会不离不弃,同走“一措再措”的旅途。

  队长小宝静静地伫立在荒原,是在思索人生理想?还是观赏大自然的空旷博大?


  10:20,路过一片湿地,湛蓝和金黄当中多了一片红绿。让审美疲劳的双眼多了些跳跃。

  这两张照片是车辆行进中拍报,有点糊,各位将就看哈。



  12:20,仁青休布措。经过仁多乡不久,一个美丽的湖泊出现在眼前。

  仁青休布措为咸水湖,海拔4760米、面积200平方公里。藏在深闺的仁青休布措没有那些圣湖那样大的名气,但其高远宁静、气度非凡,湖岸冰峰耸立、景色壮观,完全不亚于其他高原湖泊。

  传统的大北线从措勤直接走到改则革吉,不经过仁多亚热,所以仁青休布措相比大北线上的其他各个措更加人迹罕至。不过越是原生态的湖,美的越是纯粹。湛蓝的湖水、洁白的雪山、金黄的牧草、深红的湖边湿地、外加蓝天白云,一个都不少。




  湖中间一个突起的小岛伸向岸边,形成一个半弧形的半岛,成了仁青休布措最显著的标志,背景是海拨6400米的隆格尔雪山,神山终年积雪,犹如戴着一顶精致的白帽。


  湖心半岛上高高的横向切痕喻示着湖面曾经的高度,岸边一层一层水平的痕迹代表着湖面水位的逐年下降。可以想象这里原来是多么浩瀚的一片水域!因为缺少水源的补给,经过千百万年的蒸发,已蜷缩成如今这么一点。难道西藏所有的高原湖泊都将如此,最终的宿命就是彻底干涸?

  一路走来,桑丹师傅多次对路过的山脊指指点点:“前几年这儿是雪线,常年都有积雪的……”。现在我们瞪大双眼也没看见一点点炫白。

  雪线的升高、水位的下降和荒漠的扩大,是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还是人类过度开发的恶果?这个问题对我等凡人来说太过高深了,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生活上少用一张纸巾、工作中双面打印”这样的小事情。

  仁青休布措的确太大,车子沿着湖边行进,花了半个多小时,也不过走了湖岸线的几十分之一。


  13:40,我们同行的三辆车来到一条小河边,停车休息。河水已经蜷缩成一条小溪、河滩被大片砾石占据,远处的雪山低矮、积雪几乎退缩到顶部,但生命仍然是顽强的,花草在砂石中似乎更加鲜艳。




  14:45,我们的车停下了,这次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休息。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车车出故障了。更糟糕的是同行的其他两车早已前行不见踪影,电话在这无人区早就是摆设。

  不会修车的我们也帮不上忙,桑丹师傅摆弄车子的时候,只好以观赏美丽的风光来宽慰自己焦虑的心情。停车的地方是一片荒漠,左边是寸草不生的荒岭。




  右边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措,盐碱极重,但湖中仍生长有水草,岸边的浅草却一片暗红,与盐碱的白、湖水的绿、天空的蓝、远山的黛交相辉映,美如画卷。



  20分钟后,桑丹师傅招呼我们过去----推车,触燃发动机。我的神呀,助我们一臂之力吧,在这近五千米的海拨,要靠我们两三个人来推燃发动机。没办法,只有拿出我们吃奶劲吧。幸运的是在经历了二三次失败、缓下坡即将结束的时候,汽车轰然发动了。此时的发动机轰鸣就是天上地下最美的乐章。


  15:15,扎布耶措又称扎布耶茶卡(茶卡是盐湖的意思)。

  扎布耶措地处帕江与措勤之间,总面积为23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00米。作为世界三大锂盐湖之一,扎布耶属于多矿种盐湖矿床,蕴含着相当数量的芒硝、天然碱、锂、钾、硼等多种矿物质,是国内已知硼砂含量最多的碳酸型盐湖,同时也是具有超百万吨级的锂矿资源的超大型盐湖。



  扎布耶措让人振憾的美不是因为它是面积浩瀚的高原湖泊,也不是因为此起彼伏、堆积如山、比雪还炫白的盐。它的美在于它那奇幻的色彩。一路走来,蓝得深邃、绿得翠亮的湖泊数不胜数,而粉红色的湖就此一个----扎布耶措。




湖岸的牧草一片金黄,靠近湖边的湿地却一片深红,而湖边是矿盐的炫白和蓝天映衬的亮蓝,再往湖心,是层层叠叠的粉红、紫红,夹杂着晶莹闪亮的蓝和白。红得让人心跳、蓝得让人心醉、白得让人迷幻。而那闲庭信步的牦牛只是这梦幻世界里幸福的精灵。




  富含矿物的湖水养育了奇特的水藻,这种不知名的水藻将湖水染成红色,在阳光的照耀折射下,深红、紫红、粉红、亮红、嫣红,齐放异彩。再加上矿盐的炫白推波助澜,美得让人窒息。这不是一种振憾的美,而是一种梦幻的美,美得让人产生幻觉恍惚间进入了奇幻世界。

  扎布耶措虽说是盐湖,但湖边沼泽里的野生动物却不少,中国特有的珍稀禽类黑颈鹤就在这里出没,优雅的黑颈鹤向我们注目。


  16:15,孤单的藏野驴,它是我们难得一见的珍稀动物,而我们对于它来讲,却是侵犯家园的、难得一见的“猛兽”。



  16:55,成群的藏黄羊。远远就看见路左边悬崖下的低洼草地上,一大群藏黄羊在觅食,离路径不过二三十来米。它们似乎并不害怕三台钢铁怪兽的到来,但当我们从车上下来拍摄时,领头的黄羊凝视片刻后,迅即带领群羊奔跑起来,从车后越过土路,向右侧的上坡奔驰而去。




  藏北无人区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被视为“生命禁区”。可是为什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数不清的野生动物却能繁衍生息呢?

     科学考察认为,在地形独特而又复杂的无人区,高山、草原、荒漠、河湖交错分布,特别适合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同时,高原上阳光充足,可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夜间气温低,植物呼吸微弱,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无人区的牧草虽然长不高,但其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的含量都很高,这就为大批食草动物提供了美味佳肴。此外,在充足的阳光照耀下,野生动物的体格发育完善,大大地提高了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繁殖的成活率;无人区常年低温寒冷,不利于细菌繁殖,减少了野生动物的发病率;蕴藏丰富的雪山之水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不竭的水源。


  17:05,又见“五彩山”。也许是含有不同矿物质的原因吧,砂石的色彩变得丰富起来。




  18:15, 深邃的蓝天衬着洁白的云彩,金黄的砂砾辉印着天际棕褐色的山峦。大地寸草不生,不见一丝生命痕迹,给人以一种到了另一个星球的幻觉,或者是穿越到了地球刚形成时的样子。在这里,时间已经凝固、空间已经扭曲。什么叫空旷、什么叫开阔,也许可以以此图释之。


  今天经历了砂石路、搓板路、坑路、草甸路、车辙路,一整天也就跑了不到三百公里。到达措勤时应是七点左右了,太阳即将落山。大多数阿里环线游的车昨晚住在仁多乡,而我们是从亚热乡过来,路程更远,车况又不好,因此比其他车晚到措勤。

  措勤县城,海拨4645米。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小的镇,基本上就一条街道,无力承载旺季时十几辆或几十辆越野车带来的客人。

  晚到措勤的直接后果就是住宿难找,走了几家旅店都是客满。在一旅店里,老板答应在小客厅加床,每位收费一百元;又至一家杂货铺,老板娘答应给打地铺,也是收费每人一百;再至一诊所,以同行套近乎,老板心善热情,愿换干净床单被套,免费让我们留宿,但队长小宝忌讳诊所。最后队长坚持要住客运站宾馆,大厅夹层尚未完工的两个普通房,临时铺床、无电无水、简易楼梯、厕所在大楼外百米远处,每人还要收180元。唉,该死的住宿寻找已让我们四人争执冲突以致晚饭都不能坐到一块吃,总不能再将队长撇在一边分成两处住宿吧。一个团队,还是听队长的,有得睡就行了。



  D12,20121003,措勤县城——扎日南木措——当惹雍措——文布南村——当穷措——文布北村——尼玛县城


  昨日的“一措再措”美不胜收。世上的美景无数,但阿里湖泊的美却是刻骨铭心的。在长时间煎熬于漫天尘沙和前颠后簸的路途之中,突然,一抹亮丽的碧绿幽蓝从一望无垠的灰褐色视野中骤然出现在眼前,让人心灵震撼、大美无语。
今天的主要景点是扎日南木措、当惹雍措以及文布南村。计划晚上住尼玛县城。近九点钟,我们出发了。

  9:05,离开措勤不久,就到了一湿地。看惯了雪山草地荒山,突然看见这一片湿地,感觉非常清新。




  9:25扎日南木措。海拨4613米,面积1023平方公里(东西长54KM,南北宽20KM),为西藏第三大咸水湖,也是阿里地区面积最大、海拨最高的湖泊。
最先接触的是扎日南木措的西北岸,只见遥远的地平线处有一线亮丽的蓝,闪着极地之光。岸边的牧草无边铺展,牛羊散落其间,天蓝云白、炊烟升腾。




  清晨的藏北草原散发着成熟又粗犷的气息,斜射的朝阳把秋天的草原染成了金黄色。苦涩的湖水因富含矿物而显得格外清透、格外湛蓝,有如天堂撒落人间的蓝宝石,镶嵌在金色的草原上。成群的绵羊成了大地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虽然这是扎日南木措的西北岸,沧海之一粟,但已经让我们无比沉醉。二十分钟后,桑丹师傅催我们上路“扎日南木措非常大,前面有更好的观景点”。我们重又上车,沿着湖岸线绝尘而去。

  藏北一路,除了震撼惊艳的一座座大湖,其实还有数不尽的小小湖泊。纤尘不染的天空下,远山如黛连绵铺展,不时便会撞进眼帘一片湛蓝。这些没有名字的湖泊,每一个都拥有不同的气质与美态,仿佛造物主信手洒落的珍珠,让你不时惊叹这片大地无可比拟的神奇与美丽。


  9:50,扎日南木措观景崖。湖的正北有一孤峰濒湖而立,比湖面高出数百米,是观赏湖光山色有最佳位置。山崖下的荒原已经成了一个热闹的停车场,阿里环线的越野车都聚集在此。

  攀上山崖,扎日南木措尽收眼底。作为西藏第三大湖,它是那么宽广,又是那么恬静,在初晨的日光下波澜不惊,仿佛一直沉睡。宽阔的湖面,流畅的线条,湖水的颜色随着阳光和云层的变化而变化,或蓝或绿,或深或浅。湖畔那行云流水般的曲线,虽是造物主随意在大地上一笔勾勒,却是千万年的沧海桑田方才形成。




  山崖的南边,沿湖滨向东南方向湖面,有一条弧形沙堤延伸至湖心孤岛。孤岛狭长、湖岸园润、牧草金黄、盐渍炫白,似乎沿沙堤步行即可直抵孤岛,站在那熔岩尖坡上环顾四周,湖天一色,肯定又是一观湖的绝佳之地。






  山崖上怪石嶙峋、凹凸不平,仅十余平方米大小。沿山脊而挂的经幡迎风招展,崖边堆满了大大小小玛尼堆,巨石上一个完整的牦牛头骨向游人述说着扎日南木措的沧桑巨变。




  遥望东方,湖面波光粼粼,湖岸曲折迂回、连绵不绝。我们今天的路途尚远,再美的风景也得离别。


  离开扎日南木措,去往文布的大北之路,天地似乎更加苍茫空旷。长风烈日,山峦起伏,白云低垂,极目远眺,望不见一丝人烟,只有同行的越野车扬起的漫天尘烟。间或有几只雄鹰在蓝天与牧草间飞翔,与孤独的我们相伴。
  这两张是在车辆行进中拍摄的,有点糊。







  12:25,荒漠中的绿洲。离开扎日南木措后基本上都是砂砾之地,寸草不生、一片荒芜。但在这砂砾包绕的缓坡上,却出现了一片绿洲,水草丰茂。虽然秋风已使大部分水草变得金黄,但仍有一片一片的红与绿。






  13:05,当惹雍措。翻过一个山口,路的尽头出现了一片湛蓝。我们沿着脚下这蜿蜒小路,越过天堂的入口,满心期待地驶进这一片神的领地。




  当惹雍措,湖面海拨4600米,面积1400平方公里(南北长70KM,东西宽20KM),为西藏第三大湖,也是西藏原始苯教崇拜的最大圣湖。
  当惹雍措远比想象的大。狭长湖面长达百里,蜿蜒群山一路延展。风景不断转换,而不变的是那独一无二的蓝、无法形容的纯、无法描摹的蓝,与天同色,仿佛天空也已融化在湖水里。




  倘若不是亲眼所见,如何想象这世间会有湖水蓝得如此奇异。既苍古又单纯,既清亮又深沉,既妖娆又大气。这不动声色又摄人心魂的色彩,仿佛可以融化万物的深邃神秘。




  在赞叹了圣湖的美丽之后,我们沿着湖的西北边行进,随后往左一拐驶离了湖岸。就这样与当惹雍措告别了呀?桑丹师傅是乎看出了我们的不舍,含笑而语:翻过山坡,半个钟头过后,我们又会回到当惹雍措的湖边。
  沙漠化的山坡,在烈日下闪着金子般的光芒。




  涉水而过,非越野车不可。这条河应该也是流入圣湖的。

  13:55,我们又回到了湖边,再次被她的美丽所击倒。那一片纯净深湛的蓝色湖面,镶嵌在平坦广阔的草原上,湖的另一侧绵延着奇峰峻岭的达尔果雪山。
  当惹雍措为南北走向,形如鞋底,三面环山。唯南岸达尔果山东侧有一缺口。达尔果山一列七峰,山体黝黑,顶覆白雪,形状酷似7座整齐排列的金字塔。如众神庄严齐列,与蓝天相映,与圣湖相偎。



  湖东岸是连绵不断、屏风般矗立的褚红色山壁,它们清晰地记录了当惹雍措湖水一次次下降的历史。被湖水冲刷而成的阶梯从湖畔山顶一圈又一圈地一直环绕到湖滨。

  14:02,文布南村。美丽的当惹雍措横在村前,在湖前的坡地上,静静地矗立着十几户人家的文布南村。倘若这世上还有最后的原生态,倘若这世上有最后的净土,我想,大抵在这里吧。

  14:30,再次停车,仍然是在当惹雍措湖边。当惹雍措在地理位置上处于西藏的最中心区域,一般旅行者很少来到这里,宁静而美丽。




  天空布满了厚薄不均的云彩,太阳从穿过云层洒下阳光,在大地上描绘着光影彩图。



  15:50,当穷措。一个小山坡后,当穷措扑面而来,震撼的美让我们措手不及大呼小叫。
  当穷措藏语为“小的当惹雍措”之意,与当惹雍措是在同一个湖盆之内,湖水未枯以前本是同一湖泊。两措虽是同根生,但她们却风格各异,一个碧如蓝天,一个绿如碧玉,据说一天之内还会三变其色,魅力无穷。




  当穹错,让你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那如碧玉般的翠绿不仅仅是美丽,而是一种最妖艳的美丽。翠绿的湖水、晶莹的浪花、岸边炫白的盐渍、悠闲啃草的牦牛,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16:35,文布北村。汽车在湖边的浅水中奔驰,湖边的文部北村也出现在眼前。文部北村也是一个背靠大山、面朝大海、春暖花不开的藏村,比南村要大得多,建筑也比南村更紧凑些。






  从北村开始,车子开上了205省道。说是省道,其实也是土路,只是多了人工修筑的痕迹。
  过北村一路上坡,前面是一个五千多米高的山口。半山上有一像样的寺庙,但规模较小,此处是观赏当穷措的北村的最佳平台。藏北的宗教活动远不山藏东南那么昌盛,庙稀喇嘛少,这也与藏北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相一致。
  翻过山口,前面又是一片荒漠,不过离今天的目的地尼玛只有几十公里了。




  18:40,尼玛乡,海拨4500米。终于到了,最要紧的是加油,霍尔加油后跑了整整两天了。新建的客运站、水泥路、路灯、标准的中石油标牌,我们似乎告别古老的荒漠又回到了文明国度。

  尼玛县和措勤一样,住宿客满。好在同行车辆的师傅与尼玛学校校长很有交情,我们每人买了一百来块钱的文具送给学校,住进了学校的会议室。不错吧,被子枕头都是中空棉的、毛毯也很新。

  学校是镇上最好的房子,地面虽未完全硬化,但也整洁宽敞。不论小学中学,学生都是住读(太远太分散,不可能走读)。学校食堂就有这么大,可见很有规模的。



  D13,20121004,尼玛县城——达则措——恰规措——色林措——错鄂措——班戈措——斑戈县城

  尼玛虽然不大,但街道已经硬化,街上也有公共浴室,商品供应充足。昨晚洗了个舒服的热水澡,学校很安静,睡得不错。
  8:30,出了学校就是大街,准备吃点早餐出发。藏北高原的温差很大,白天烈日下可以穿单衣(无风时),而到了晚上则滴水成冰。我们停在室外的汽车上结满冰霜。

  从尼玛到班戈走201省道,也是我们要走的最后一段土路, 路程较远, 要经过很多的湿地,绕行一个接一个的措, 所以是比较艰苦的一天。
  9:30,我们出发,回望蓝天白云下的尼玛镇。

  开出尼玛,右侧是长满牧草的缓坡,缓坡之上是高度一致、挂满白霜的山体,尤如一条大坝阻止着草原的延伸。牦牛星星点点,在朝阳中啃食枯草。越往前行,山上的初雪融化越甚,渐渐露出褐色的本体。








  而左侧是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在地平线处与乌云相连。远处的村庄和湖泊已成一线。




  9:40,达则措。前行不久左侧就出现了一个狭长的湖泊----达则措,海拨4461米,属重硫酸盐型咸水湖,远处是海拨6350M的木嗄各波雪山(其实隔得很远,直线距离近百公里)。一对藏羚羊在湖边安静的吃草。




  10:30,停车休息。行车一小时至此,我们始终是沿达则措而行,一边是缓坡,一边是湖滨草原,黝黑的山体横刻着神秘的符号,脚下的荒土变换着色彩。




  11:30,草原没有尽头,蓝天更加深邃,云彩更加洁白,犹如撒落在天空的朵朵棉花。不用抬头,不用仰望,一切都在我们的视线之下。




  云朵低垂,在这近五千米的高海拨草原,伸手似乎就可以触及那片柔软,抬脚似乎就可以驾云而去。




  空旷、寂静,颠覆了脑海里以往对空间的所有认知。可怜的烽火和夏华,解决问题不知道要在高原上徒步多远。





  13:00,恰规措。远处的那一抹蓝,似乎静静地躺在群山环抱之中(从卫星地图上看,恰规措与吴如措几乎是连在一起的)。




  走近湖边,才知道恰规措也在正午的阳光下兴风作浪。浪花卷起沙石枯草、岸边的湖水浑浊微黄。湖泊是适宜远观的,走近了,反而看不清她那耀眼的美。






  13:30,湖边午餐。是填饱肚子的时候了,拿出炉头和矿泉水,盘腿坐在海拔5000米的恰规措边,烧水泡面,吃的虽然简单,享受的却是天蓝云白的纯美、碧波荡漾的韵味和旅伴们苦中作乐的欢声笑语。捧着热腾腾的汤碗,似乎自己正享受着至上的奢侈、品尝着天下的美味。


  14:30,路边不一样的山体,红褐色的山坡怪石嶙峋。地壳运动,让青藏高原隆起了多少座这样稀奇古怪的山丘。




  14:45,初识色林措。这是色林措最西边靠近山体的一角,湖水一片深蓝,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幻着色彩。




  15:30,色林措湖边。桑丹师傅把车子停在湖边的一块高地,大家迫不及待地走向湖岸,她有海的蔚蓝和宽广,让人心旷神怡。
  色林措是西藏第二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530米,面积1640平方公里(东西长72KM、南北宽约22.8KM),最深处超过33米。色林措为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系,流域内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互相连接,组成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泊群。






  据科学考证,色林措面积曾达到1万平方公里,后因气候变化,湖泊退缩,从中分离出格仁措、错鄂措、班戈措、吴如措、恰规措等23个小湖,主要入湖河流扎加藏布是西藏最长的内流河,全长409平方公里,发源于唐古拉山,于色林措北岸入湖。
  色林措流域四面群山环抱,湖盆面积广阔,湖滨水草丰美,是藏北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也是保护黑颈鹤及繁殖区生态系统的申扎湿地自然保护区。
  15:50,爬上山顶观湖。阿里湖泊众多、湖面巨大,而许多湖泊的湖岸地势平坦,极不利于观景,浩瀚的湖面在眼中往往成为一线。所幸色林措临湖有一处峭崖耸立,成为极佳的观景台。



  最美的曲线、最美的色彩,都在此时芳华毕现。近岸处从黄至绿至蓝,由浅及深,蓝绿透澈,一点点向远山延伸,深蓝浅绿的色彩足以让蔚蓝的天空也相形失色。






  站在山顶,向右侧望,色林措和错愕措是如此之近,就隔一道土坡。本是同根生,相隔幽怨谁?湖岸四周,圈圈层层的古湖岸线清晰可见,见证了湖体因气候转暖变干、湖水一次次下降而消缩的生命轨迹。
左侧为色林措,右侧为错鄂措,弧型的古湖岸线清晰可辨。

  错鄂措。意为“蓝色的湖”,因色林措湖水退缩面分离出来的卫星湖,如色林措一样很蓝很蓝,阳光赋予她神奇的层次,看到她,只有错愕的份了。




  真的很不舍得离开。盯着色林措和错鄂措,恨不得将她们的每一个角落都深深印进大脑。我还有机会来这里吗?这一片净土,虽然与我只是匆匆相遇,但是她的美丽将在我心灵深处默守一生。

  16:30,班戈措。海拔4522米,面积54平方公里,属咸水湖,N多年前与色林措连在一起,因水位下降而分离出来。湖水呈纯净的绿色,微风吹拂,卷起层层波浪冲向沙滩,给人一种恍如大海的感觉。






  17:00,黑颈鹤。离开班戈措,又进入一片茫茫无边的草原和湿地,这里是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成双成对、悠然自得地觅食或遨游,并不在乎我们的到来。






  18:00班戈县城。位于藏北高原的纳木措与色林措两大著名湖泊之间,海拔4800M,藏语意为“吉祥保护神”。
  班戈经当雄县去拉萨约500KM,全部为油路。地理和交通环境的改善使班戈发展迅速。县城明显的大了很多,街道有了城市的味道。但藏北的荒凉和落后的影子在此还是随处可见。桑丹师傅联系的住宿超便宜(20元/人),但条件也是超级差,灰不溜秋的床褥只能让我们合衣而卧。好在室内有牛粪烧火取暖,有热水可用。
走到这里,就要挥手告别藏北的一措再措、告别藏北如坐过山车般的土路了。那一望无垠的荒原湖泊、伸手可及的蓝天白云、闲庭信步的藏驴羚羊、雪雨风吹的残垣断壁、迎面而来的漫天尘土,正一点一点地在我们身后悄悄远去。
再见,世界屋脊的藏北高原!
再见,奔跑跳跃的藏驴羚羊!
再见,。。。。。。。。


请继续观赏阿里之行Ⅵ----“回到拉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驴友空间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渝ICP备2023013758号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4-6-8 21:14 , Processed in 0.252146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