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轻骑兵 于 2011-10-11 16:26 编辑
涠洲岛,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号称小马尔代夫,听多人讲起过它绮丽的风景,让我心驰神往。这次国庆8个家庭,大大小小19人利用假期终于相约成行。 不巧得很,出行前台风“纳沙”袭击海南,对离海南不远的北部湾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深居北部湾的涠洲岛当然也成为了受灾对象。 经过认真研究、仔细考虑,大家一直认为这种极端天气也阻止不了我们上涠洲岛的决心,于是这次活动的主题确定为观台风、赏美景、品海鲜,觅风雨中诸多晴日不具备之美。 从四川盆地的边沿出发,越过云贵高原,跨过北回归线,向离太阳更近的地方进发。车窗外地形地貌不停的变化。山瘦了,雨长了;天宽了,地阔了。及至北海。云雨交汇,海天一色。一派南国寥廓之色。 观台风 从北海乘海船,27海里,两个多小时候到达。 上岛一看,满目狼藉,让我们见识了台风的威力—满岛的香蕉树象收获稻子一样被拦腰割断,成串的香蕉散落一地。“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岛上所有树木都被吹了一种“发型”,歪向一边。甚至有一抱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 涠洲岛北面更是海风肆虐之地,乃岛上苦楚之所也。 天色如铅,层云堆烟。大海也阴沉着脸。看到我们一群人离开防风林的保护走向近海,一直不得逞的狂风终于找到了攻击的对象,夹杂着粗糙的沙砾向我们袭来,吹得人睁不开眼。衣服鼓胀得象气球。我头上的帽子都被吹飞了。孩子们又兴奋又害怕,躲在大人的身后蹦跳。 从渺渺天际深处传来阵阵低吼之声,让人胆寒。海面战栗起来,象抖动的布匹,不规则的上下翻动。目极处,排排白浪展开阵势疾驰而来。很快,后浪追上前浪,推动前浪,前浪又追上前浪,推动前浪……层层叠叠,前仆后继……越累越急,越累越高……浪头的高度看着看着就长了起来。最后在我们眼皮子地下,狂风卷起一人高的巨浪,恶狠狠地钉在沙滩上,发出轰轰地巨鸣。浪阵四分五裂,化为一滩不甘心的白沫伸向我们的脚边。前浪还未平息,后浪又接踵而至……
岸边供旅客休息的茅屋亭空空荡荡,分外孤独。游人是可以离去的,而它则是这片怒涛的忠实伙伴,听海依滩而居是它永恒的诺言。直至茅草枯,直至柱木腐。林间的吊床,只余风相戏…… 谁能想到这里平日却是岛上观看日出的最佳之地。遥想风平浪静之时,一张椅、一壶茶、一首歌(maybe一只蟹)……大海温柔如镜,一轮红日冉冉升出水面……这等唯美场景是值得下次再上涠洲岛等候的。 赏美景 由北向东环岛,有一座天主教堂。 天主堂于1863年建成,由外籍神父资助建成。它是一典型哥特式建筑,尖塔高耸,廊柱修长,给人轻盈清瘦、升华天国之感。建筑材料全部取自岛上的岩石、珊瑚、竹木等。教堂饱经百年风雨的洗礼,砖石斑驳,雕花褪色,更增添了它沧桑的庄重感。
教堂门口还贴有对联,颇具中西合璧的特色。 时值教堂内有唱诗班活动,岛上的一班信女身着白袍,清唱起诸如神圣友爱之类的歌曲。歌声不算动听,但这远洋传过来的福音,在岛上回荡了百年,也为风吹日晒、命运坎坷的原住民们带来了另一种心灵的慰藉吧! 牟邓对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很感兴趣,缠着指挥唱诗班的嬷嬷问东问西。他是谁?为什么被绑起来?他死了吗?埋在哪里?……可怜的好心嬷嬷估计被折磨得够呛! 教堂记载有涠洲岛居民的来历,原是福建客家人—中国的吉卜赛人,被命运驱使,流落他乡。穷途末路之际,追随法国神父,到远离大陆的涠洲岛定居,开荒种田、伐木建房,终得有成。 谁想到这个曾经方外荒岛,逃命之岛,居然成为中国最美的岛屿,而南腔北调、游人如织。 哦,差点忘了,杨振宁与翁帆就是在这里完婚的哟! 涠洲岛最南端,就是鼎鼎大名的鳄鱼山火山口景区。 进入景区就是一个制高点,极目远眺,无敌海景尽收眼底。 脚下鳄鱼山,对面有龟岭。一东一西。两个伸出海面的的海岬,象两个结实的臂膀,环抱着南湾码头--涠洲岛镇所在地,岛上人口最稠密的繁华区。形成一个绝佳的环形避风良港。纵使湾外风高浪大,湾内却是一片祥和宁静。
在偶露倩影的阳光映射下,湾内的海水呈现出梦幻的色彩—略带羞涩的浅蓝,青草发芽的浅绿,万物葱茏的碧绿,暗影涌动的深绿……如一盆盛满的五彩宝石,让人满眼生辉;如一曲流淌的音乐,让人耳生清风;如一阵料峭的春风(饱满冬雪和春归的气息),让人口鼻含香…… 湾中央是孤独的猪仔岭,旁边停着一只醒目的红色大船,象一只眨巴着的眼睛。 到了山下,就能看到真正的火山岩了。退潮后,红色的岩石浮出水面。向前望去,一片赤红,和蓝天、白云、碧海一起形成一幅色调浓烈的油画。 火山岩石很粗糙、多孔,晃眼看去仿佛不结实,但伸手一掰才知坚硬如铁。表面有许多被海水侵蚀而形成的小洞,东一个西一串,因视角的不同,吸入不同的颜色--斜射的阳光、阴沉的浮云、瞬间转逝的蓝天、起伏不定的碧海,加之岩石本身含有的重金属,从而形成丰富多变的色泽,象洒落一地的珠宝。有的海蚀洞比较大,退朝后留下大小鱼虾于其中,形成一个个天然的水族馆。有的海蚀洞在岩石下,由海浪拍击形成。一个大浪涌来,轰然穿入其中,激起白沫如雪,散落游人一身,很是刺激。而退回之时,中空岩石底下传来吐纳之声,如人之呼吸,极其神妙。离岸不远有块巨石,从中被海水侵蚀而形成中空,海浪在其中进退自如。
拐个弯就来到月亮湾,直接面对浩淼的外海,巨石、沙滩、海浪相映成景。风大得吓人,就算成人仿佛都要被吹倒。赶快爬回山头,匆然而归。 滴水丹屏,离我们住家不远,动步即到。 丹屏是靠近海边的一整个小山头,火山岩积压而成,一层层非常细腻,线条流畅,使人仿佛亲眼看到千万年前炙热岩浆的流淌,在海水中吱吱冒烟的冷却的场景。同样由于内含重金属的原因,岩壁呈现红色、褐红色、铜绿色、褐黑色相交织的色彩,使整个山头象一个生锈的大铁块。山头绿树成荫,壁间缝隙常有水溢出。一点点,一滴滴,如珠帘垂挂。滴水映丹屏,何其美哉! 滴水丹屏还是岛上最佳的观落日之处。 多云的那一天,我们正在吃饭,突然,天光放晴,晚霞满天。我一蹦就弹了起来,扔下筷子,置满桌的海鲜于不顾,跑上楼抓起相机,冲上阳台。 我的个老天!整个天空都燃烧了起来!层云悸动,如火鸟的翅膀,垂天之翼,不知几千里。由远及近呈现暗黑、深紫、橘红、橙黄、铄金,一道道变得热烈,一道道奔向光明。而掌控这魔幻时刻的霞光(这个魔术大师),隐身于暮云之后,交替变换着配方,制造出这片让人欢呼、让人震撼、让人垂泪的虚幻之境。黑黝黝的大海也停止了呼吸,如镜般凝固了。岸边树林的剪影象静默的卫兵,向这场伟大的表演致敬。 想象不远处,斜照丹屏,光影流动,五彩幻现,该是怎样一副美景! 五彩滩,因天气原因,两次都不得以见,只得作罢。也为下次再上涠洲岛留下了一个极好的理由。 品海鲜 轮到吃了,想想吧!刚从海里捞出来的,湿淋淋的,泛银光的,活蹦乱跳的,凶狠地挥动硬壳武器的……海鲜!流哈喇子了吧! 岛上的游人都会选择自己到菜市场购买海鲜,然后让房东加工(加工费一个菜10元),然后翘起二郎腿坐享其成就行了。 码头的菜市场每天都是相当的热闹,就算台风光临期间,依然不缺鲜货--花蟹挥舞着蓝色的脚,生蚝裹着笨重的石头(有一种极品生蚝,价格是一般生蚝的3倍,但肥美肉鲜,一定要记着品尝。渔民还送了我们一个生吃哟!哇咔咔,一大堆肉颤颤的不明组织物,你敢吃吗?),黄帝螺豪华得奢侈,花螺小巧精致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让人伤脑筋不容易吃出肉的钉螺(后来我总结出经验,先要吸小的一端,让螺肉把口子塞住,不漏气,然后再吸大的一端,嗖,螺肉就飞到嘴里了),肉肉的海参,刺刺的海胆…… 当地的海鲜烧烤很棒,价格也公道,比如一元一个的圆贝入口即化,五元一个的比目鱼肉质细嫩…… 入夜,酒足饭饱之后,正是海边搬螃蟹的好时光。据房东讲,平日滩涂上的螃蟹多得很,随手都能抓到。第二天早上用来煮螃蟹粥特别美味。 拎上小桶,拿起电筒,和着夜风的节奏溜达到海边。潮水已退到了头,露出大片滩涂。螃蟹们也要出来觅食了。但这次由于台风影响,气温下降,风浪又大,所以螃蟹们都不主动出来了。 既然它们不主动,就只有我们主动罗。于是脱鞋挽袖,挨着翻起小石块,寻找螃蟹的踪迹。 几天夜里下来,一次比一次又经验,战果也越来越多。以大小螃蟹为主(只有红色的用来煮粥才香),还有不同的螺、带子,居然还收获过两条海参。 再介绍一下岛上海鲜的价格,就算节假日涨价,总得来说真不贵。最多的一次我们买了1000元左右,结果19个人吃得装不下了,好好的带子、螺,还要劝着吃。 一晃岛上的四天神仙生活结束了,老天爷也给力,3、4、5号都停航,6号又开始拉客,正好和我们的计划时间相吻合。 最后用牟邓原创的诗歌和涠洲岛作别:《台风》 台风,台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大海,大海,卷卷;开开,心心,玩玩! Ps:风浪大的时候快船千万不能坐,我们回去的时候坐快船,全船的人都在吐。个个大汗淋漓,脸色苍白,生不如死呀!我是整整一包半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