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驴友空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438|回复: 80

[周边游]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徒步蜀道讨论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6 0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和朋友今日看《中国国家地理》时翻到了关于古蜀道的一篇文章,现给大家介绍一下:出演蜀道的舞台上,主要布景是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关中平原以及阻隔着它们的秦巴大地。秦岭陡峻,巴山巍峨,中原和巴蜀的沟通十分艰险。然而,历经秦汉等朝代上千年的开拓和沟通,在秦巴山地基本形成了7条交通要道。其中,秦岭中有4条,即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陈仓道。巴山中有3条----荔枝道,米仓道和金牛道。另有第8条著名蜀道则是沟通甘肃和四川的阴平道

古蜀道8条:

1.子午道,由长安县南子午镇进山至安康石泉出山

2.傥骆道,由关中周至进山,至洋县傥水口出山

3.褒斜道,由关中眉县斜谷进山,从汉中褒谷口出山

4.陈仓道,即宝鸡越大散关,经凤县至勉县茶店出口

5.荔枝道,由镇巴至万源路,因接涪陵曾为杨贵妃送荔枝而得名

6.米仓道,由汉中南行经碑坝进入四川

7.金牛道起至成都,经广汉市,德阳市,绵阳市,梓潼县,剑阁县,昭化镇,广元市,止于汉中市

8.阴平道起至昭化镇,沿着摩天岭到文县

和朋友看过书中介绍,而五一节只有7天的情况后,商议为可以走金牛道中的剑阁县-昭化镇-广元市这一段。但因这一段路没有徒步过,不知路上是否有水源和适合扎营的徒步环境希望有走过或知道这段路的驴友支招。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0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板凳自己坐了
发表于 2007-4-6 0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这个提议很不错!金牛道应该就是现在说的剑门蜀道了,大概大部分在目前的剑门蜀道风景区内吧。现在的剑门蜀道风景区应该是多个景点用公路串连起来的,真正意义上的古蜀道还能不能完整地走下来可不好说。曾经去过光雾山景区,那里就有米仓道的一部分,也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发生的地方。一般来说,古蜀道除了翻山以外,大部分都是沿着山谷中的河沟前进,有相当多的路段靠河沟旁崖壁上的栈道连接,而现在残存的栈道已经很少了,所以古蜀道基本废弃,连当地村民走的小路恐怕都难找了。

能不能多搜集些资料,把金牛道剑阁到广元段的景点和部分古蜀道信息搞清楚些,我们在当地村民帮助下用小路把它们串起来,搞个探线穿越,应该很有意思。兄弟们加紧论证。

发表于 2007-4-6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千里走蜀道--四川段:蜀道路漫漫

--------------------------------------------------------------------------------

来源:http://www.trendsmag.com/ 阅读810次 发表时间:2006-05-15
  茶马古道、丝绸之路,这些蜚声中外的古道沿线,虽然有景致、有风情,但道路本身却已经被湮没在风沙、荒草、新路之下,更多存在于传说中……

  相比之下,古蜀道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道(始自2200年前的秦始皇时期) ,虽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过冲击和破坏,但还有很多路依然存留着原本的形态,还能断断续续连成一线,体验这样的古道,让双脚和路面亲密接触是最好的方式。


  古柏相伴翠云廊
  古柏是古蜀道的标志,凡是能看见古柏的地方,一定是古道所在。出梓潼县城北行,远远地看到了七曲山上高大挺拔、苍翠婆娑的柏树林,古蜀道近在眼前。所谓蜀道,当然是以成都为起点。现存的真正古道,以翠云廊南端的七曲山大庙为起点,断断续续往北延伸。七曲山大庙→凉山铺→拦马墙→剑阁→石洞沟→ 汉阳镇→大柏树湾→剑门关→大朝乡→昭化→明月峡→棋盘关→ 陕西,看似复杂的线路,有古道作牵引,不会迷路。
  翠云廊是古蜀道上最美丽的路段。古时,以剑阁县为中心,北至昭化、西至梓潼、南至阆中的古蜀道沿线皆为青石铺路,古柏夹道,数量上万株,有“三百里长程十万树”的美誉。古柏苍翠葱茏,树冠翻卷起伏,连绵不断,远看如一带翠云缭绕山峦,故名“翠云廊”,是古柏版本的长城。秦长城已经难觅踪迹,同样是始建于秦的古蜀道却能够保留至今,得益于古人在开道时就在路边种植柏树保护路基。据史料记载,古柏栽植自秦开始,到明朝中叶一直不断,历时2000余年,所以当地老百姓都将古柏称为“皇柏”,将翠云廊尊称为“皇柏大道”。古柏也被称为张飞柏,据说当年三国名将张飞驻守阆中时,为方便往来邮差认路、行人遮阳而下令沿途种树,逐渐形成数百里的林荫古道。
  头顶是遮天蔽日的古柏林,脚下是被岁月打磨光滑的石板路,翠云廊是古蜀道上最适合徒步的路段。当地人都将七曲山大庙简称为“大庙”,七曲山是大庙所在的山,山上除了柏树几乎见不到别的树种,以大庙内外最为茂密、高大、古老,渲染出深山古庙的意境。
  古柏丛中的大庙是一座颇具规模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晋代,是文昌帝君的发祥地,为纪念张亚子而建造,时名“亚子祠”。每年农历二、八月,大庙有文昌庙会,历时月余,蔚为隆重。
  残存的古道从大庙往北延伸,从大庙到剑阁老县城约50公里,前半段,古道或与公路并行,或者被公路覆盖;路旁的古柏或疏或密,数量上千。其中从柳沟到凉山铺,古柏连成一线,但铺路石板却消失了。后半段,也就是从凉山铺到老县城,古道与国道分离,沿着右手边的岔路进入,随着柏油路面消失,古道也越来越完整。这里是山上,一面临空,为防止马匹受惊失蹄,其中的一段路路边砌有围墙,这里就叫“拦马墙”,是古蜀道上惟一有护墙的路段。从拦马墙到清凉桥约4公里,有300多株古柏,郁郁葱葱,很容易看到径围2米以上、数人才能合抱的古柏,是独木成林的感觉。古柏千姿百态,于是老百姓给它们起了“状元柏”、“鸳鸯柏”、“姐妹柏”之类的名字。这一段的石板路面也保存得很好,古人在营造道路上别具匠心,特别是坡路,为防止石梯下坠,在两级石梯之间添加竖立的石片予以加固,非常巧妙。古道沿途还依稀可见饮马槽、烽火台、古井等遗迹,一切都是自然沧桑的样子,很有味道,是翠云廊的精华,却没被圈成景点,保持着天然形态。
  古道沉寂,林木繁茂处有一个地方叫杀人湾,引人遐想。我们不禁期待有人经过。良久,一个挑担子的小伙子从绿荫深处走来,这是一个弹花匠,挑着自己加工的棉絮下乡叫卖。他指着面前的石阶说,以前,当地人都走这条道去剑阁和凉山铺赶集,热闹得很。路途陡险的地方,还有挑夫候在那里为行人挑担子挣钱。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家里留下老幼病残,走老路的人越来越少了。
  过清凉桥后,古柏消失了,石板路面变成了较宽的土公路,路上停着一辆大东风车。路边的小卖部店主是个老头子,和他聊起古道之变,他激动起来。他说,古时,官府非常重视这条国道,法令规定,破坏蜀道上一块石头的人,就要把手砍下来作为惩罚。而历代官员卸任时,必须清点古柏数量,移交下任官员,以确保古柏不受损毁。相比之下,今人的行为实在令人汗颜。老人说,政府已经下文要保护古道、恢复古道,准备联合申报古蜀道为世界遗产。但我知道:千年古柏无法速成,新铺上的石板也不会有岁月打磨的痕迹,古道是无法恢复的。
  沿着土公路走到剑阁老城时,天已经黑透了。剑阁是个古城,始建于东汉,后因诸葛亮任蜀相时在此凌空凿石建阁道而得名。因地处蜀道要冲,很多历史事件都和剑阁有关,比如秦灭巴蜀、魏蜀交兵、诸葛亮五伐中原、唐玄宗和唐僖宗幸蜀等。
  剑阁新县城已经搬到了几十公里之外的高速公路边,但大部分人还生活在老县城,喧嚣、热闹、杂乱,还能看出古城痕迹的是两个门楼、一段老街、一段城墙。

  剑阁是南、西、北三条翠云廊的交汇点。我从西线一路走来,然后北上南线从剑阁向南至桥边河,经打儿岩、江石、龙源到古楼铺,终点为阆中。听当地人说,打儿岩有古柏200株左右,景色多变;龙源十里长廊,古柏密集,多为汉唐柏;柏老爷湾古柏森森,野草丛生,道路不见。从剑阁老县城北去,经大堂垭、石洞沟、七里班到汉阳镇,大约是10公里的路程,与国道线分离但相隔不远,精华路段是石洞沟,石径湾湾、古柏夹道,与拦马墙路段同是保存完好的典型古道。
  在汉阳镇,古柏与国道重合。从汉阳镇北去,20余公里处是大柏树湾,一路古柏相随,这里的道路全程铺着新打制的、棱角分明的石板,韵味和真正的古道不可同日而语。
  剑门明月天下险。
  大柏树湾离著名的剑门关已经很近。剑门关是古蜀道上最重要的军事要塞,连绵不断的剑门72峰在此处打开了一个V字形的关口,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姜维在此屯兵3万,抵抗10万魏军;唐朝,云南节度使在此讨伐叛将,双方激战数月,喋血险关;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与川军在此短兵相接,获胜后成功北上。
  剑门关关口立着高大的关楼。关楼在历史上屡毁屡建,原关楼在公路西侧,后来为川陕公路让路而改建到原址对面。关楼对面的崖壁,远远侧看像人,当地人称之为姜维神像。剑门关景区面积很大,但人们往往只在关口、关楼处看看,失望而归。其实,绝壁旁边的石笋峰异峰突起、山道高悬,令人心惊,更能领略“剑门天下险”的意味。从剑门关沿古道下坡到剑溪桥,古柏稀疏,一处道边立着高大的“金牛道”石碑。据说战国时期,秦始皇欲伐蜀,因山道险阻难以进入,遂雕刻五头石牛赠与蜀王,称其排便为金。蜀王大喜,命五丁开道以迎金牛,这就是最早的蜀道。道成后,秦军入蜀灭蜀,完成统一大业,古道因而得名“金牛道”。
  从剑门关下的剑溪桥开始一直到广元,古道与国道分道扬镳。其中剑门关到昭化,古道在山岭和村庄之间盘旋,过昭化后则沿嘉陵江而行。从剑门关到昭化大约40多公里,以大朝乡为中间点可均分为两段:剑门关→剑溪桥→志公寺→七里坡→任家垭→高庙铺→贾家沟→松林桥→寡妇桥→孔明桥→大朝乡,大朝乡→竹丫子→唐放湾→天雄关→凉亭子→昭化镇,疾走当日可达,慢行的话两天非常轻松。
  因为没有公路的干扰,剑门关到大朝乡的古道保存得比较完整、非常连贯,虽然上坡路多,但大部分路段是古柏林中的石板道,走走歇歇,并不觉得疲累。在七里坡附近可远观剑门72峰,绵延起伏,相对排列,宛若两列整齐的兵阵,比在关口处看到的更直观。七里坡和高庙铺都是川北村庄,清贫但老乡非常淳朴,讨口水喝、歇歇脚都不成问题。
  过松林桥后,石板路面和古柏渐渐消失。前行不远是寡妇桥,顺公路走,约1小时后到达大朝乡。大朝乡是古蜀道上的一个驿站,清静到寂寞。一位老乡说,这里最早叫达摩寺,后被讹为大木树,清朝叫里政,民国叫团房,解放后改为大朝。当年这里人来马往,一派繁荣,最大特征就是脚店(即歇脚的地方 —旅店)很多,如今乡上一个保存完好的四合院依然是客栈。老人说,从成都出发,每一天的行程是有定数的,他信口念道:“…… 七昭化(第七天到达昭化)、八广元、十二三天到勉县(陕西境内)。”1935年,川陕路通车,古道渐渐淡出四川人的生活,大朝乡也随着古道一起冷清。在老人的记忆中,最晚到解放前后这里还有马帮过往。大朝乡的街上铺着刺脚的碎石,老人说是用古道上的石板打碎铺成的。街边的屋檐下砌着巨大的光溜厚石板,大概也取自古道……古道就是这么被肢解、消失的。
  从大朝乡一直到昭化,总的说来,除竹丫子到唐放湾、天雄关到凉亭子稍有感觉外(也已经古柏稀少,无法连成一线),大部分的古道已经古意难觅,甚至完全消失。
  天雄关位于牛头山腰,为古蜀道要冲,残存有拱形关门、石碑、古柏、石道,为当年姜维屯兵之地。站在这里,能远远看见嘉陵江在山谷中划了个大圈,将昭化抱在怀中。据说牛头山上有口姜维井,井底与嘉陵江相通,因而水色随嘉陵江水而变幻,水量随嘉陵江水而涨落。天雄关到凉亭子是石板古道,但道边没有古柏。凉亭子的古道边立着一块光绪年间的石碑,碑文称古蜀道为“神道”。凉亭子距昭化镇大约6公里,古道已经被修成了土公路,我便搭上一辆“摩的”进入古镇。
  “摩的”司机叫赵云,迷恋三国,对昭化典故娓娓道来。昭化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县城之一,地处四川和陕西、嘉陵江和白龙江交汇处,一向是古驿道上的重要关隘,《三国演义》中多次提到昭化古城。如今,战争的硝烟演化为一个个地名:西门外张飞战马超的地方叫战胜坝,东门外设宴庆功的地方叫摆宴坝,还有鲍三娘墓、姜维井……
  战争硝烟散尽后,昭化还辉煌过很长时间。当地有句老话: “到了昭化,不思爹妈”,说是昭化的繁荣催生了妓院的壮大,客商旅人到了昭化就掉进温柔乡。看我将信将疑,赵云指着一座老房子说,姑娘们就是在那上面招揽客人的—那房子临街的二楼有带美人靠的回廊。
  1936年川陕公路通车,绕开了昭化;1952年昭化县城迁至宝轮镇;1959年撤昭化县并入广元县,昭化日渐萧条。我看到的昭化古城墙已经不在,只留有东、西、北三道孤单的城门,赵云说南门是当年杀人施刑的地方,因闹鬼,解放前被毁掉了。
  城门内,几年前的水泥路面已经恢复成了石板路,车辆禁入,非常安静。石板路两边,瓷砖水泥楼与明清古民居夹杂,保存较好的民居有东门外的益合堂、东街的怡心园等。益合堂为清末建筑,四进院落逐进递升,幽深庄重,有多处精美木雕。怡心园现在是餐旅馆,两进院双天井,古色古香,主人收藏有老家具、木雕门窗、商号招牌等,不乏新奇别致之物。那晚上我住在怡心园,温馨宁静,主人的厨艺也不错。
  我问赵云昭化有什么特产,他说,城门砖缝中的白粉可以治疗烧伤烫伤。我且惊且信且疑。他释疑道:当年墙体的黏合剂用糯米加蜂蜜调制而成,长年累月后,就有了神奇药效。昭化中学和粮站院内有好几棵古柏,是我一路走来最后一次看见古柏,给翠云廊划上了句号。出昭化北门,步行10分钟就到了嘉陵江边,过江的古渡叫橘柏渡。今天的渡口非常冷清,船工说嘉陵江上曾经船影不断,上至广元,下至阆中、南充、重庆,航运兴盛,如今,货运、客运都完全消失了。
  古道过江后顺江北上,来到广元市朝天区的明月峡时,两山夹峙,峭壁如削,遭遇了蜀道上最险恶的路段,李白大概就是在这里发出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明月峡绝壁难行,凿孔架木、修建栈道是惟一办法。明月峡古栈道最早开凿于秦,因而又被称为“先秦栈道”。后来唐宋时,人们才艰难地在明月峡崖壁顶端开辟了一条羊肠小道;近代,川陕公路通车,宝成铁路从栈道对面的隧道中穿过,再加上嘉陵江上的航道,明月峡汇集了多种交通方式,于是有人将这里美誉为“交通博物馆”。
  古栈道已经荡然无存,当地人说最后一段古栈道是在拍摄电视剧《三国演义》时烧毁的。现在的栈道是近年恢复的,分为两段,前半段为木头 水泥仿古结构,很丑;后半段为全木结构,味道纯正。走在栈道上,非常结实稳固,只是透过铺板缝隙往下看的时候,才发觉是高高悬空的,乱石、急流,令人心颤。
  明月峡的艰险可以从栈道上方的108国道上得到辅助说明,因为是绝壁,当年修路至此时曾试图绕道,但失败了,最后还是回到明月峡,用炸药炸开了一条凹槽式的道路,得名“老虎嘴”,非常形象。从老虎嘴往北约20余公里,是川陕交界处的棋盘关。蜀道继续向北,出川后在陕西褒城附近左拐,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棋盘关则是四川段的终点,我的蜀道之旅就在此止步。
  资讯补给站
  交通:成都昭觉寺客运站有到梓潼、剑阁、广元等古蜀道沿线的班车,沿线各地之间也有班车,交通方便。
  古蜀道路程较长,不同路段好坏不一,徒步和乘车相搭配是最好的方式。古道与108国道若即若离,乘车与徒步的转换容易实现。
  从昭化到广元的面包车很多;广元北门车站有到朝天区的面包车,途经明月峡。在广元还可以顺道看看国道边的千佛崖和市区的皇泽寺。
  住宿:剑阁和广元住宿都方便,大朝乡和昭化镇均有老宅可以投宿,昭化的“怡心园”10元/铺。
  美食:剑门关镇的豆腐非常有名,在镇上能看到“实施‘旅游兴镇’、‘豆腐大镇’战略”的标语,豆腐餐厅一家接一家,“翠云餐厅六娃子精品豆腐店”是其中不错的一家,近百道豆腐菜中,有7~10元的大众菜,也有 15~50元的精品菜,我尝试过的“怀胎豆腐”、“崩山豆腐”味道都不错。
  门票:七曲山大庙40元,翠云廊(大柏树湾)15元,剑门关50元、往返索道30元,明月峡栈道15元。




上图左下角为剑门关,右上角两江交汇处西南角为昭化,相距大约40多公里



发表于 2007-4-6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剑门蜀道四日游
路线:成都―广元―千佛崖―皇泽寺―明月峡古栈道―昭化古镇―剑门关―翠云廊―觉苑寺―七曲山

第一天
一早从成都出发,抵广元汽车站(广元汽车站就在火车站旁边)。车站广场上有地图卖。打车到千佛崖,15元,参观万古不朽的摩崖石刻造像;完了打车从千佛崖到皇泽寺,也只要十多元,参观中国唯一女皇武则天的祀庙。游览两地一下午的时间足够了。回广元市区住宿。

第二天
到嘉陵汽车站,坐摩托车去二十公里外的明月峡,车费12元,参观被称为中国交通博物馆的明月峡古栈道。然后再回嘉陵车站,从这里乘车,沿国道去新昭化镇(又叫宝轮),车票5元,约一个小时的路程。下车后换双排座小货车去昭化古城,二十多里的水泥路,3元。参观完后,在此住宿。

第三天
早餐后回到新昭化,换乘客车到剑门关,票价5元。开始游览“剑门天下雄”的剑门关景区,剑门关门票10元,整个景区游完大概要2小时多。中午在这里吃豆腐宴。下午游玩翠云廊,门票10元。完了后,乘面包车到剑阁镇,30分钟的路程,票价4元。晚上宿剑阁。
第四天
在剑阁县汽车站乘客车到武连,行程1小时,参观觉苑寺,门票4元,大约需要半小时的参观时间。从武连乘电三轮到新桥(1元),搭乘到梓潼的过路车,7元,1个小时左右。梓潼县城去七曲山大庙,出租车起价2元,1元/公里,大约20元到。
七曲大庙门票10元,1个半小时参观。七曲大庙旁边就可以住宿。七曲山游玩结束,下午去梓潼汽车站乘坐到绵阳的客车,10元,一路非常好走,只需半小时左右。再到绵阳换回成都的客车,车次很多,票价25元。

费用预算:交通275元+门票69元+餐饮160元+住宿230元=734元

fokok.com/MDD/sichuan/GuangYuan/GuangYuan-tuijianxincheng.htm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4-6 1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徒步蜀道——的确是一个惊人的壮举,非常支持!本人去年的五一期间曾到过剑阁,游走了部分古道,甚感蜀道之险恶。遥想当年蜀道上的战火硝烟,那场景该是多么的壮烈。而今蜀道已成为人们旅游的好地方,可今人是否有人沿着古蜀道走过呢?如果现在发起向古蜀道的冲击该是新的历史篇章啊!因此,我严重关注!有时间一定同行!

在去年的五一游走剑门蜀道后写下了下面这篇游记,现贴出,供分享和借鉴:

五一游行之三:剑门古道险,松柏风声轻
游剑阁,不是因为四川剑阁有惊世骇俗的风景名胜,而是因李白他老人家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名句震惊华夏,深深地打动着我,也吸引着我。
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在何处?它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又在何处?难到什么程度?其历史渊源又是怎样演绎的?这些疑问其实从读到李白的“蜀道难”诗句后,就一直萦绕在心里。但因不是我职业始然,渐渐地搁置一边,却挥之不去。直到而今眼目下,对旅游和自然的喜爱才有所想法,终于在今年的“五一”才叩开了蜀道雄关,踏上了漫漫长路。
车,戛然而止。剑门关下,游人如织。看那剑门山峰,峭壁悬崖,峰峦叠嶂,郁郁葱葱。剑门蜀道沿着峭壁盘桓而上,婉如一条长龙镇守在剑门关上。剑门蜀道,地势险要,是大剑山脉的一天然屏障。三国孔明在此建关设卡,不能不说技高一筹,绝顶高明,剑门关也因此而得名。
雄奇的剑门关楼鎏金碧瓦,兀立在剑门山下,是进入剑门古道的入口,要踏寻古道,对不起,请留下买路钱。伫立剑门关下,似乎没有当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其原因,现在的关楼是1992年重新修建而且是挪动位置的。原关楼在1953年修筑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仅存一块长方形“剑门关”石碑。可惜呀!愧对先人!
沿着狭窄险峻的剑门古道,攀援而上,感觉刺激而又紧张,忽而千仞悬崖,忽而陡峭丛生,忽而天堑一线。不一会功夫,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只有脚踏在剑门古道上,切身感受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个中滋味。遥想当年,诸葛孔明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叠嶂,山势险峻,便在峡谷隘口,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筑关门,镇兵把守。以蜀汉大将姜微三万兵力镇守剑门关下,拒魏国大将军钟会十万大军于关外,望关兴叹!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至今,还依稀可见当年修筑的飞檐栈道。
从关楼攀登到“七十二峰”之一的石笋峰,是剑门古道最险要精彩的一段。石笋峰是剑门风景之一,气宇天穹,直插云霄。现有索道从大剑山脚上石笋峰,方便得很,但体会不到剑门蜀道之韵味。游客大多止步于此,能攀登上剑门山峰的游客不太多。经峭壁与石笋峰之间的栈道小径,延伸在“一线天”的狭缝中,只见一条白色的天光透过山峰,阴沉而险峻。这雄奇的险关和剑门山峰也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致。剑门山体全是砾岩,在白垩纪时期地壳运动,海水沉降,盆地隆起,形成坚硬的砾岩山体。因故在剑门山脉形成各种奇峰异景,有“七十二峰”、“一线天”等之说。
站在山巅,石笋峰尽收眼底。稍事休息,习习山风吹拂着身上的热气,倍感舒适凉爽。眺望群山,剑门山脉连绵不断,蜀道在山脉间盘桓,北起紧邻四川的陕西宁强县,入川经广元、剑阁、绵阳等地至成都,全长约450公里。而剑门蜀道是其整个蜀道中最为艰险的一段,位于四川的广元境内,北起广元七盘关,南至梓潼石牛铺,皆因诗仙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名扬天下。剑门之险与九寨之奇、峨嵋之秀、青城之幽成为四川的“四大奇观”,吸引着八方游客。
继续向剑门山峰挺进,古道幽深,松柏掩映。路边不时有小商小贩推销小吃和饮料,也有抬滑杆的山民揽客,50元一人可抬到山顶或山下。行进在山间小径上,迈着轻松的脚步,没了“蜀道难”的感觉,微风拂面,聆听着山风与松柏间的亲亲絮语,倍感沁人心脾。不知走过多少弯道,踏过多少石梯,经过2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抵达剑门山巅的梁山寺。梁山寺是一个小寺庙,从旁边的悬崖边走去,就是舍身岩。站在悬岩边,一眼望去,万丈深渊,不免心惊胆寒。
站在剑门山巅,举目眺望,漫漫蜀道已被踩在脚下,陡然生起一种自豪感,嗟叹:蜀道难不过如此而已!
此时此地,可有两条线路下山,一条是折返从原路下山,这需要一定的体力和脚力,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啊!”;另一条是从山上后门下山,有长安车,每车50元打包下山,能坐7人,很多游人采取后一种办法。为了赶下山与部队会合,去品尝剑阁的豆腐宴,打包下山。
在剑阁有这样一种说法“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剑门豆腐堪称一绝,以其“形美味香”名扬天下。我们在朋友的带领下,来到一豆腐馆,12道菜全是用豆腐做成,色、香、味俱全,爽口宜人。既游了剑门雄关,又吃了豆腐宴,真是不枉此行呵!

 









 

发表于 2007-4-6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昭化古城


景点介绍

  昭化,古称葭萌,是蜀道上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早在两千多前就是苴国都邑,自秦设郡县以来,一直是郡县治所,宋代改名昭化。今为广元市昭化镇,位于广元城之西南30公里的嘉陵江与白龙江汇合处。《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张飞挑灯夜战马超;老将黄忠、严颜勇退曹兵;姜维兵败牛头山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昭化古城,一面临江,三面环山,嘉陵江在城东与白龙江汇合,直通古渝州(今重庆)、金牛道穿城而过,自古也有水陆码头之称。剑门雄关屹立于城之西北,桔柏古渡扼守着城之东南。昔日的昭化,舟船川流不息、车马络绎不绝。她既是交通要塞,又是军事重地。三国时,刘备占据葭萌后,看中了这里的重要战略地位。此城两江汇合,绕城东去,金牛古道穿越而过,剑门雄关,巍峨傍立,桔柏古渡,扼江拒守。北枕秦岭,西凭剑阁,南通阆巴,真是全蜀咽喉。虽是弹丸之地,而有金汤之固。他以此为根据地,向西进攻刘璋,夺益州,再向东击败张鲁,取得了汉中,建立了蜀国。蜀汉左将军马超当年在这里降归刘备,大将军蒋琬曾督军于此。魏将钟会、邓艾攻蜀时,被蜀将张翼、关索等长期阻于嘉陵江之东,两军在这里进行过多次争夺战,关索的夫人鲍三娘就战死在昭化附近的土箕坝。
  古城昭化,文物古迹颇多,尤以三国遗迹最多,西门有蜀汉大将军费方之墓;城北有蜀将关索之妻鲍三娘之墓;城西5公里的牛头山上“襟剑阁而带葭萌,踞嘉陵而枕清水,诚天设之险”的“天雄关”,而今关门犹存,雄姿不减当年,山顶上的“姜维拜水井”至今尚存。山的右侧还存清代碑林一处,虽经数载风雨,石碑却依然屹立于山巅。这些文物古迹,吸引着无数考古者和“三国研究会”的学者及游人。
  昭化古城东门外,嘉陵江和白龙江汇合处的“桔柏古渡”是古今文人吟咏之地。古时这里是“白天万人拱手,夜晚千盏明灯。”新旧《唐书》所载唐明皇幸蜀“遇有双鱼负舟过津,议者以为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此汇合的白龙江水白,嘉陵江水赤,初相汇合,还各自保持自己的本色,清蚀分明,似两龙交合,形成一大奇观。历代诗人杜甫、杨慎、张问陶等对此都有题咏。至今这一奇观犹如当年,清晰可辨。
  历史上对三国蜀汉的兴亡概括为“兴于葭萌,灭于剑门”。把昭化古城奉为发祥之地,因而引起了不少人对她的向往。
  昭化古城距广元仅30余公里,如果走高速公路,在昭化镇下路沿宽广的水泥路前行6公里就到了,如果走老川陕路,在宝轮镇改道约10公里就可到达昭化古城。

景点概况

门票:无
位置:位于广元城西三十公里的嘉陵江与白龙江交汇处西岸


剑门蜀道


景点介绍

  剑门蜀道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广元境内,南起梓潼石牛铺,北至广元七盘关,因1000年前诗仙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得以名扬天下。数百里古蜀道上,峰峦叠嶂,峭壁摩云,雄奇险峻,壮丽多姿,构成了川陕交通的一大屏障。如今,更以山高谷深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吸引游客。
  古代川北三条蜀道:金牛道、阴平道和米仓道,最重要的金牛道就是剑门蜀道。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大剑山(剑门山)中段,依崖砌石为门,故名剑门关,并在大小剑山之间架筑飞梁阁道,剑阁也因此得名。剑门关峭壁如城墙,独路如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
  从凤州到剑州的110里路段,原有桥阁90000余间,都是在悬崖绝壁上架成,而今已荡然无存了。只是前些年在古剑门关的遗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城关,成为它身后千年古道的一个崭新标志。
  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数百里古蜀道上,峰峦叠嶂,峭壁摩云,雄奇险峻,壮丽多姿,构成了川陕交通的一大屏障。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景区范围广大,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观丰富,沿蜀道分布着众多的名胜古迹,主要有古栈道、三国古战场遗迹、武则天庙皇泽寺、唐宋石刻千佛岩、剑门关、古驿道翠云廊、七曲山大庙、李白故里等。

景点概况

门票:剑门关的门票30元,往返索道50元。
位置: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广元境内
面积:9万平方米

风景简介

   剑门关位于景区中段,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进入关内长约500米的幽深峡谷中,可见前人留下的“天下雄关”、“第一关”、“剑阁七十二峰”等碑刻。新建的剑门关楼,雄踞关口,气势恢宏。附近山峦绵亘,植被葱笼,景色秀丽。
   翠云廊,是古蜀道上从剑门关到剑阁县城一段的美称。古称“皇柏”、“张飞柏”,曾有“三百余里官道,数千万株古柏”的壮观景象。现存古柏8000余株,主要分布在剑门关到剑阁县城一段,有的穿插在川陕公路两侧,枝干参天,浓荫蔽日,繁茂苍翠,远远望去,蔚然如云,故而得名。保留了原来“驿道”的旧貌,古风盎然。历经千余年的雨雪风霜,更显雄浑苍凉,古道夕阳之中,令人横生昔人已去,天地悠悠的无尽感触。
   梓潼县以“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是古蜀道南端的一颗耀眼明珠。全县景点众多,尤以七曲山为胜。七曲山大庙相传为晋人张亚子的祀庙。历经一千余载,今存楼阁寺殿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之精华。七曲山大庙的“应梦仙台”,相传是唐明皇得梦之所。此外,卧龙山千佛岩、汉阙上亭驿剑泉、司马长卿石室等处均为难得一见的古迹。



翠云廊


景点介绍

  翠云廊,又称“皇柏”、“张飞柏”,是近万株苍翠的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位于剑阁县境内,分布在300余里的古驿道上。虽经经千古沧桑,仍然生机盎然。是世界罕见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树群体,被誉为世界奇观,蜀道灵魂。
翠云廊以剑阁县城为中心,东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她像绿色巨龙,沿着起伏的山峦,跨越深涧沟壑,蜿蜒曲折,蟠环在剑阁古驿道上。她那雄伟的气势,翠绿的姿态,宏大的体魄,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描绘讴歌,令古往今来的游人倾倒。清代诗人乔钵赞美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中。两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从此,“翠云廊”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便成了“剑门路柏”的雅名。

远望翠云廊,她像一条莽莽苍苍的长龙,逶迤于崇山峻岭之间。身临其中,又如一条浓绿欲滴的翡翠画廊,溢彩流辉将拥抱。古蜀道像裹着绿色的绒毡,大地因她而显得格外秀美;山河因她显得更加壮观;游人因她而显得更加精神。

千百年来,翠云廊古柏累受天灾人祸的袭击,而今保存下来的只有廊道古柏7900多株。虽然比原规模小了许多,但气势如故,古貌犹存。加之有成林成片的中、幼柏树群陪衬,使素有“柏木之乡”美称的剑阁山区倍添秀色。根据多方考证和大量的史料证明,这些古柏并非一朝一代的产物,更非某个人的功劳,而是秦代以来历代劳动人民用汗水浇灌形成的艺术珍品。在翠云廊各段抽样调查的900多株古柏中,胸径2米以上的有7株;1.8至2米的86株;1.5至1.7的363株;1米至1.4米的854株;1米以下的669株。这说明翠云廊古柏不是一次栽植而成,而是历代不断栽植而形成的历史产物。

根据文献记载和科学工作者对现存古柏研究考证以及民间的传说,古蜀道上大规模植树有6次。

第一次是秦朝。秦始皇修筑阿房宫,曾在蜀中大量伐木。杜牧在其《阿房宫赋》中有“蜀山兀,阿房出”的描写。蜀中百姓怨声载道,秦始皇为平民愤,倡导在驿道旁植树。他还下令在全国各驿道种植松柏,用以显示天子的威仪。此后群众便把这次植的树称为“皇柏”。据科学工作者考察,凡胸径两米以上的古柏,树龄约2000多年,应是秦代所植。

第二次是三国鼎立时期。“张飞柏”在剑阁人民群众中已成了翠云廊古柏的代名词,传说由来已久。相传张飞当年为巴西(今阆中县)太守,军政往来频繁。当时的剑州(今剑阁)又是蜀都至中原的必经要地,为适应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张飞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树,军民同心协力,完成了植树义务。今天民间还流传着张飞当年“上午栽树,下午乘凉”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据考,翠云廊上两米左右的古柏当是“张飞柏”了。

第三次是东晋时期。剑阁人民曾在驿道两旁大量种植松柏,当时叫栽“风脉”树。尚书郎郭璞为此写了《种松记》刻于石碑。这碑到了宋代,由于风雨剥蚀,当地人又请大文人苏轼重书碑文,今碑刻仍存武连觉苑寺内。估计翠云廊上一米七八左右的古柏就是这时所植。

第四次是唐代。相传唐天宝年间(公元742棗756年),杨贵妃喜欢吃川南荔枝,玄宗皇帝命人快马加鞭,连夜运送。为保持荔枝鲜味,令百姓沿途种植柏树,剑阁人民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栽补。使翠云廊初具规模。

第五次是北宋时期。据《宋会要辑稿贩接蚍道路》记载:宋仁宗诏令:“自凤州至利州,剑门关直入益州道路,沿官司道两旁,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又是一次大规模植树,并且延伸到了整个蜀道。

第六次是明朝。明正德年间(1506棗1521年),李璧(字白夫)任剑阁知州时曾对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进行了整治,并沿路大量补植柏树。因而同治《剑州志》所载清人乔钵《翠云廊》诗序云:“明正德时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今昔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翠云廊从此形成了宏伟规模。

翠云廊古柏能存至今日,与历代严令保护有很大关系。自有驿道和行道树以来,老百姓便以护路爱树为已任。这种优良传统沿袭到现在。山区人民把修桥补路、栽桑植柏看成一种美德,看成是为后人造福,因而也自有爱路护树的良好习惯。加之历代统治都也很重视对驿路驿树的保护,秦汉至唐就设有专人管理,到了北宋又颁布了管理行道树条例,据《宋史》记,南宋时还发布了“禁四川采伐边境林木”的诏令。明代又有“官民相禁剪伐”的政令。清代官府常派差役沿路巡察护树情况。“三百里程十万树”的形成,也是与历代官民的保护分不开的。

1935年,由于川陕公路的修筑,古柏损坏惨重,民众甚为痛愤,后来蒋介石知道后,也下令在古柏上悬挂木牌,发出了“砍伐皇柏者枪毙”的禁令。

建国后,政府十分重视对翠云廊古柏的保护,采取果断措施,禁止任何人砍伐,颁布了古柏管理条例,还先后三次清理登记、挂牌编号;对枯萎和处于危险环境的古柏进行了加固维护;每年都要进行群众性防病、治虫、补植幼柏等工作。这些保护措施的实行,使翠云廊古柏延年益寿,更加生机盎然、茂盛苍翠。

翠云廊是举世无双的古老行道树,是蜀道上的一颗明珠,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汗水浇灌的艺术品,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象征。她不仅是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保护完好的中国艺术珍品,而且是全世界的瑰宝。她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近年来,当地政府正加速开发。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翠云廊将更加奇异的英姿、更加壮丽的景色迎接游人。






电子地图详见http://www.9tour.cn/ElectronicMap/Emap_329/


发表于 2007-4-6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有谁组织哈没有..我自驾去过一次..好想仔细的再去游玩一次.
发表于 2007-4-6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好提议,继续讨论!
发表于 2007-4-7 0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我们可以参照第5楼的文章介绍确定行走路线:七曲山大庙→凉山铺→拦马墙→剑阁→石洞沟→ 汉阳镇→大柏树湾→剑门关→大朝乡→昭化→明月峡。七曲山大庙→ 剑阁约50公里,前半段可租车,凉山铺到剑阁徒步约10多公里。剑阁老城经石洞沟到汉阳镇10公里,再行20多公里经大柏树湾再到剑门关(可徒步或坐车)。从剑门关到昭化40多公里,全程徒步。


凉山铺到剑阁老城:上图右上角普安镇即剑阁老县城所在,左下烟灯岭与走马岭之间是凉山铺所在(参照下图)

上图为文中提及的凉山铺到清凉桥







以上四幅是从剑阁老城到剑门关的拼图




这两张拼图为剑门关到昭化,精度为3km,可放大到0.5km精度得到更详细的地图
http://www.9tour.cn/ElectronicMap/Emap_3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驴友空间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渝ICP备2023013758号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4-3-29 08:16 , Processed in 0.116809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