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深闺中的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后坪天坑群》
本帖最后由 841474060 于 2014-5-19 20:40 编辑世界唯一的地表水冲蚀成因天坑群——后坪天坑群。后坪天坑群于1997年6月27日“中国南方喀斯特”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目前还未开发处于原始状态,,,file:///c:/users/ADMINI~1/appdata/roaming/360se6/USERDA~1/Temp/895903~1.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roaming/360se6/USERDA~1/Temp/895903~1.JPG
重庆后坪天坑旅游景区地址位于重庆武隆县的东北角后坪乡境内,是武隆与丰都、彭水三县的交界处。属武陵山系,距芙蓉洞风景区60公里。后平天坑群是世界上唯一发现的水冲成的天坑武隆天坑群总面积达15万多平方米,最深处可达数百米。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一般的天坑是由于地下河冲击,导致地面垮塌而成。但这个天坑却是完全由地表之上的三条溪流冲蚀形成,实属罕见,极具科学研究价值。。由箐口,石王洞、牛鼻口、天王洞、打锣凼等组成,那里是一块尚未开发的风景区,各天坑四周绝壁环绕,形状完美。自坑口俯视,绝壁陡直,天坑深不可测,奇险无比;自坑底仰视,四周绝壁直指天穹,引颈仰视,坐井观天,白云悠悠,天空湛蓝,给人以超然物外、远离尘器的感觉。有的天坑雨季悬瀑自100——200米高的陡崖飞泻而下,倾珠溅玉,轰鸣回响,蔚为壮观。后坪天坑不仅拥有世界唯一的自然景观,还具有独一无二的驴行穿越资源,天坑附近拥有1.5万亩成片的原始森林,以及3万亩左右的石林、水库。
九大景点
一、神奇的麻湾洞
麻湾洞是木棕河的发源地,源头水源从地下泉眼涌出,形成水势凶猛的河流,有史以来,木棕河畔的庄稼人引用麻湾洞的水灌溉农田、解决人畜饮水,新中国成立后,无数企业家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在木棕河上建起了三座电站,总装机容量近20000KW,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传说,麻湾洞、东王郭、鱼潜口三个地方的主人是龙王三太子的三个女儿。麻湾洞是大姐、东王郭是二姐、鱼潜口是么妹。几千年前,麻湾洞的水是从岩上的洞口出来的,由于麻湾洞的主人是一脸大麻子(因为她每天早晨都要在洞口洗漱,有缘人都能看见),主人十分厚道,与当地群众关系十分友好,乡亲们就尊称她为“麻大姐”,麻湾洞也由此而得名。“麻大姐”爱接济穷人,遇到灾年,当地村民就到麻湾洞找“麻大姐”借稻谷,第二年丰收后再偿还,办法是:村民要借稻谷,就到洞口烧香,并说明要借稻谷的数量和归还时间,“麻大姐”就按所需数量发放稻谷,长期如此,但也有不守信用的村民,借了谷子后,有粮食不还,而还给“麻大姐”谷糠,从此“麻大姐”就再不借粮食给乡亲们了,并把出水处改地下面,乡亲们从此再见不到“麻大姐”的身影了。“借你谷子还你糠”的谚语由此而来。
“麻大姐”也有作恶的时候。很久以前,灶圈坝(现彭水县龙射镇沿河村)的村民得罪了东王郭的二姐,二姐十分气愤,准备水淹灶圈坝,但苦于自己的水量不够而求助于大姐,“麻大姐”为顾及姊妹之情而借“麻湾洞”的水给了二姐两个小时,将灶圈坝淹成一片汪洋,乡亲们损失惨重。现在,木棕河每年都要干涸两个小时,河水干涸时,满河水面立即同时下降,没有流水,河水来时,满河同时暴涨,水势汹涌,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景观。
二、地下化石走廊——二王洞
麻湾洞以北1公里是二王洞,二王洞有二王洞屯、灶孔眼两个洞口,二王洞屯洞口宽20米、高6米,洞体长3000米,是通往箐口天坑底部的唯一通道,有两个叉道,呈“Y”型,左道直达箐口天坑底部,右道通往天坑绝壁洞口。从洞口进入向北200米处有一大厅,长宽约200米,高约100米,晴天,阳光从灶孔眼顶部直射而下,蔚为壮观,大厅四周钟乳林立,形状各异。再向北,通过钟乳林立的走廊到达箐口天坑。(目前此洞穴已被当地政府封闭保护待开发)
三、宏大的艺术宫殿——三王洞
在二王洞向北750米,就到达三王洞,为牛鼻子洞一带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通道,目前探测的通道为化石洞穴,入口在阎王沟干谷谷壁上,海拔940米,洋机探测总长10.1KM,洞体总高差236.5米,洞道较为复杂,支洞繁多,相互串通,总体呈“Y”字型,结点处为环行洞道,主洞洞体宏大,洞内除部分地段为斜坡外,洞底较为平坦,钟乳石遍布、粗大,形状各异,直径在1—8米,高在3—100米之间,最大的直径达15米,有雄狮、蛤蟆、鳄鱼、石水母、仙人指路、人生起点、欲罢不能、芝麻元霄、海狮觅食、天狗望月等众多景观,壁流石似帘幕自高垂异,琳琅满目。英美专家已7次入洞考察,目前尚未探明支洞分布情况。三王洞集旅游、科考于一体,极具观赏和科考价值。(目前此洞穴已被当地政府封闭保护待开发)
四、狭长幽深的地缝峡谷——阎王沟
阎王沟峡谷尾部紧靠三王洞口,自北端的上大湾至南端的灶孔眼,全长2300米,两岸山脉最高峰1320米,峡谷最低点海拔842米,峡谷深度496米。
根据峡谷的窄长程度和发育变化,阎王沟可分为上部较开阔的岩溶峡谷和下部的地缝式峡谷。上部的岩溶峡谷宽约在300米至600米之间,深度400米,下部的地缝式峡谷深度近100米,宽度不足100米,最窄处仅数米。
阎王沟峡谷目前是盲谷式现代峡谷,峡谷在雨季汇集的地表水从南端的灶孔眼汇入二王洞地下水排水系统中,最终在其南部的麻湾洞泉排出地表,而阎王沟发育的早期,地表沟水是经其上部峡谷从地表经过二王洞屯排往木棕河,后来由于阎王沟的下切和位置更低的地下排水道排水,因此,又可将这一段峡谷看作盲谷。阎王沟峡谷谷深林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特别是靠近灶孔眼段,谷底深切,两岸近乎垂直,宽度小,气势逼人,行走其中,感受别样。
五、罕见的天坑群
在面积不到15万平方米的寺院堡周围,共聚集了5个天坑(箐口天坑、石王洞天坑、天平庙天坑、大落凼天坑和牛鼻子天坑),朱学稳教授考察后认为,5个天坑全为地表水冲蚀型天坑,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冲蚀型天坑,形态典型,保存完好,其中的箐口天坑形态完美,可通过3000米长的二王洞直达天坑底部,属世界罕见。天坑上部数条瀑布似银河倒挂,轰鸣作响,极为壮观,瀑布汇集成河流流入二王洞,形成地下水,从麻湾洞涌出。天坑绝壁万丈,形态呈圆桶型,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20米,天坑深度300余米。
专家指出,天坑中蕴含的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六、巍然挺立的石柱
在大落凼天坑的东北侧,有一岩溶石柱,柱高100余米,直径50米,巍然挺立于天坑边上,似天坑的守护神,伟岸挺立的高大石柱与深不见底的、神秘莫测的大落凼天坑形成鲜明对比,阳刚与阴柔并存,构成一道独特的景观。
七、风景如画的人工湖——红山湖
红山湖位于后坪乡政府以北3公里处,由一、二级水库构成,面积200余亩,容量80万立方,修建于70年代。湖水碧绿,微风吹来,水波荡漾,水库四周风景秀丽,有军舰启航、龟免赛跑、孔雀开屏、鱼跳龙门、宝塔石林等景观,四周景观倒映湖面,风景迷人,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八、古老的原始森林
在红山水库以北,是面积约1.5万亩的原始森林,森林中,各种珍贵动植物众多,树大而高,树冠呈宝塔型,最大直径1米以上,干枯巨木漫山遍野,林中小溪纵横,气候清凉,微风习习,鸟语花香,如果一对情人骑上骏马在林内并肩而行,观赏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森林的最高处海拔1700余米,登高而望,周围丰都、彭水、武隆三县近500平方公里的美景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九、奇、险、峻、秀的人头山、山王敦
人头山位于后坪乡政府西部4公里处,因山顶酷似人头而得名,海拔1450米,人头由三块巨石组成,面积仅100余平方米,人头上细长的小草,如细长的头发,微风吹来,发丝飘逸。在头山还有一段传说:在彭水鹿鸣乡有一座石山,酷似黄牛(解放前鹿鸣乡又称牛牵铺),在人头山和牛牵铺之间有一座山形状酷似犁(农村人称之铧口)故名铧头岩,当地人说,是很早以前,张果老从丰都耕地到了后坪时,突然鸡叫演变而成。
在后坪以东与人头山隔岩相望的是山王敦。山王敦海拔1600余米,因山王敦前面的一岩石象虎头(有人说是三块石柱)而得名,山王敦上是面积约500亩的缓坡,森林繁茂,景色迷人,可作度假之地。
人们说,山王敦是人头山的守护神。
名特土产
后坪乡有2000亩的茶山,所生产的“高山云雾茶”,品质极佳,每年可采集鲜茶叶5万公斤,产值达10万元,产品供不应求。还有大量的天然野生植物,如薇菜(俗称“猫儿头”)、竹笋、蕨粉等,很受城里人青睐。油桐、黄豆和糯米的品质十分优良,且具有相当规模。
2014年5月2日清晨我和队友们3台车自驾8点从重庆出发(用时2小时)到达武隆,经仙女山地缝峡景区门口路过(用时1.4小时)到达火炉镇,时间也快正午了索性就在镇上用餐休息,这顿午餐菜很丰富而且物美价廉味道也还不错,忘了拍片片 。继续前行开始放片片,,,,
往火炉方向
车过桐梓镇队伍中的一辆越野车队员们与我们走散了,他们车况好跑得快走的最前面,走上了一条新修的支路直接到达了二王洞 营地 ,但错过了看天坑。(过后才知道他们走的那一条路是最近的路是一条新路,我是看的2年前的帖子 ,跟着这个线路走的)
当地人称此山为“人头山”很形象
从往后坪的主干公路脱离驶入往天坑的支路,机耕路面,路况不是很好,不下雨小车还是可以走
这个路口直走往前大概100多米就是箐口天坑人工搭建的观景台,,(由于树木杂草很茂密已经看不见天坑底部,建议不用去看)。箐口天坑还有个最佳的天然观景台往左走。
这块土地外侧下面就是箐口天坑
人工搭建的观景台就在这块牌子后面10米处(据说是当地人用来观测坑内雾气预测天气用的)
之前那个路口往左走前行就到了这个路口,这个路口往左行可以到后坪镇也可以到二王洞,直行400左右到达箐口天坑天然观景台(看完天坑回头行 , 再经过这路口往右行往二王洞)
前行400米左右就到了这农家,这是标志性建筑,往天坑观景台的路口就在右边(车停的位置)
路边的这颗松树也是一个很好的路标
这个路口左右都可走,沿着左下方向走就可以走到一条小溪上,顺小溪而下就能到达箐口天坑天然观景。我们走的右边这条路。
由于这条路基本没人走植被很茂密,后半段路落下的枯枝树叶已经覆盖了路,只能隐约看出是路甚至看不出来,最好做上路标以便返回。着装要求穿长衣长裤戴帽子穿行,一路都是荆棘树枝以免划伤。
林中穿行约20分钟到达几乎干枯的小溪,观景台展现在眼前,离观景台约50米。(之前那路口往左行穿出是在小溪的上段)
河床岩石经流水上千年的冲刷,形态很有个性,,,
走到小溪尽头展现在眼前的就是巨大的箐口天坑,溪流直接流下天坑。看着天坑只能用两个字形容“漂亮”。
队员们都很兴奋,集体片片一张,左一帅哥醉人煮酒,左二帅哥一篇,中间的美女邂逅,边上美女莫恋,他们都是攀岩爱好者,还比较专业,准备第二天绳降到坑底。(二王洞溶洞是唯一通往箐口天坑的天然通道,长3公里可直达天坑底部,当地政府已经封闭保护起来了,准备开发)
天坑呈圆桶状,四壁垂直陡峭,我们所在的天然观景台是处在天坑的腰部,中上部位,岩石经小溪流水冲水还是有点滑,为保证安全大家都系上安全绳走到崖边俯视天坑。
往下俯视目测估计有100多米高,还是美女好,有绳保护还有帅哥放哨,,,,
山腰上的两个小洞其中一个和下面那个大洞与二王洞相通。
从二王洞进入就从这个洞口出来进入天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进行科考过,在洞里走了7小时才走出这个洞口到达坑底, 后面会附上科考全视频)
崖边居高临下还是有点恐惧,,,
坑底植物生长的非常茂密
这是醉人煮酒培养的小驴子,听说攀岩绳降都很厉害,培养的潜力巨大,,,,
脚底正下方坑底,不敢把身体伸出崖外,伸着手出去拍的,,
从坑底洞里飘出的雾气越来越浓,又为天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服。(据当地人说这个天坑能预测天气,当雾气布满天坑必定下雨,这个说法当晚在营地得到了验证,真的下雨了,神奇的天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也来此对天坑的天气预报功能进行过科考)
看完箐口天坑回到公路上,开车再往前行进400-500米就是牛鼻口天坑
坑壁上的两个洞眼像牛鼻子很形象,(此张照片为网上下载仅供参考)沿着这条公路继续前行还能看见其他的几个坑,都在这条路上,,,由于天快黑了我们看完箐口天坑就往二王洞营地赶了。
这个路口直行往后坪镇,右转往二王洞,右转过去有一农家
这是二王洞洞口在农舍后边,离营地50米(进洞200米左右就被当地政府封闭保护起了)
二王洞还没有经营性的农家乐,农家吃的东西少,可以吃腊肉 土鸡,去之前可以跟农家预约,轻装十几个人的住宿可以提供,(二王洞农家电话13989594849王文)
营地可以扎10个帐左右
部分队员住的农家,有灯光的那层楼
由于昨夜的雨一直下到今早都没停,为了安全放弃绳降天坑,决定去阎王沟地缝。
下阎王沟沟口的路是石板路,基本没人走这路,长满了青苔,为了安全决定回头去探三王洞(来时经过了三王洞,相距约300米)
左前方黄色牌子那里就是三王洞(这块草坪也可以扎营,但是没水源)
由于洞口被当地政府封闭保护,只封了2米多高,没完全封闭,我们翻墙进去的,,,(二王洞是完全封闭的)
洞里行走半个多小时,这里有两处被人工封闭的洞口,其中一处已经被人推开,进去后钟乳石随处可见,,,,
有点像狮子
保龄球
干枯的河床
从二王洞回来的路,与我们去时的路不是同一条(这是桐梓镇到二王洞最近的路,路面还可以,就是有点窄)
这个路口就汇合到了后坪镇到桐梓的路上,离桐梓镇还有几分钟车程。(桐梓镇到二王洞:从桐梓镇出来的第二个岔路口《也就是图片显示的路口,图片是逆向拍的》往左行就对啦,再往前还有一个路口,还是往左行,离二王洞还有十几分钟路程)
这栋楼和篮球场也处在岔路口这个位置,标志性建筑。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科考拍摄的武隆后坪天坑视频:http://v.ifeng.com/documentary/discovery/201303/19083fbd-3558-4bcd-bdc6-88d28ae3c5e7.shtml天坑奇观——后坪“神坑视频”(上)http://v.ifeng.com/documentary/discovery/201303/632dbfab-2116-4291-8f7e-ec4cf2a1f4c0.shtml后坪“神坑视频(下)
武隆至后坪天坑用时最短的路:武隆火车站---中嘴乡---火炉镇-----土地乡-----桐梓镇(出镇第二的个岔路口往左-----又一岔路口往左)----二王洞
用时约5--5.5小时
二王洞至天坑:用时10几分钟,沿途有两个岔路口,全都往左行驶。
三王洞 阎王沟地缝都在二王洞农家背后,距离只有几百米远。
注意事项:为了保证安全,天坑观景台非常危险,一定带上保护绳观景。
{:soso_e179:} :victory:顶 好多字啊,肯定是精品 能联系上作者就好了 155388386 发表于 2014-6-23 20:57
能联系上作者就好了
QQ841474060说明后坪天坑
页:
[1]